同样是古诗,课文中的古诗教学与“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教学是有区别的:“日积月累”中的古诗,以读读背背为主,古诗的意思不需要讲解。课文中的古诗,除了读读背背,还需要结合插图及一些辅助手段,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针对这一现实,教师可适当拓展教材,精选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掌握的古诗、对韵等,让学生积累,如《一去二三里》《画》《所见》《村居》《池上》《江南》等。
五、落实“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是进行幼小衔接的重要举措,新教材鼓励亲子阅读,鼓励无压力分享阅读,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和大人一起读”这个版块,在市级以上的学校都会进行得很顺畅,因为学生的家庭文化氛围普遍很浓厚,教师围绕读书设计的相关活动均可以顺利实施,且可以开展得有声有色。而具体到乡村,教师面对的多是一些留守儿童,他们回家面对的是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这样“和大人一起读”这个版块的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因此,不同地域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此项活动,乡村教师可以将“和大人一起读”改为“与老师一起读”“与同伴一起读”,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重视“书写提示”
“书写提示”重在“书写”,书写是有一定的规则的,“语文园地”中三次“书写提示”均强调了汉字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先横后竖;从左到右、先撇后捺;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引导学生学习这个版块的关键是,一定要让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回忆学过的汉字中有哪些运用了这样的笔顺规则,这样才能熟练巩固汉字的书写规则,才能将汉字写美观。
七、拓展运用“展示台”
“展示台”的作用是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沟通课堂内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本册教材编排的“展示台”,从内容上看,一是根据学生的姓名和作业本上的名字识字二是从街道两边的招牌上识字。前者可以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认识新朋友,并在班内开展“姓名识字大王”比赛活动,可先同桌评比,再小组内评比,最后,评选出班级“姓名识字大王”。后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尽量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展示,享受识字的成就感。
八、鼓励“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重在“发现”。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发现,依据字理,体会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让自主学习成为习惯。教材中有这样四组字:“明、晚、昨、时”“妈、奶、姐、妹”“花、草、莲、苹”“树、林、桃、桥”,让学生自主发现,日字旁的字和时间有关,女字旁的字和女性有关,草字头的字和花草有关,木字旁的字跟树木有关。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字的偏旁表达了它们的意思,这是汉字的构字规律之一。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四组字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些汉字,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偏旁归类;或给出偏旁,让学生说出带有该偏旁的字,并说说这些偏旁与什么有关,强化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园地”也一样,只是一个例子。灵活运用,才能让新教材活色生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细致解读关键词,扎实学好“语文园地”——以统编本一年级上册语(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