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当他怀着沉重的心情,望着茫茫的大海,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生1:怎样才能够救治他们呢?
生2:如果这个病会继续不断地传染下去,那该怎么办?
生3:如果他们都去世了,我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他的亲人呢?
师:当哥伦布满含泪水,你能够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情感?
(经过共情体验之后,学生通过文本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深刻地感受到,文章怎样运用情感主线实现对主题内容的架构。)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地回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经历过心情的变化,以本文为例,将心情变化作为线索,展开写作练习。
在接下来的写作练习中,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通过模仿写作练习,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有效地掌握了谋篇布局的方法,既提升了个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课堂的生成和发展。
三、引导文本想象,在品读中感受文本的丰富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文本写作过程中,作者总会借助各种形式的描写表达丰富的感情,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存在这样一些课文,作者在描写时会留下一定的文本空白,这些空白的存在给阅读者和学习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联想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善于抓住这部分文本空白,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品读,由此便可以带领学生更深切地感受文本所蕴藏的丰富情感。
例如,在课文《虎门销烟》(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其中第二大段主要针对硝烟时的壮观场面进行描写,充分体现出人们的喜悦心情。但是在当时的场景描写中,作者并未对人们的心情做出更细致的描写,只是留下了空白。在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展开如下形式的想象品读:
师:同学们,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场面是多么壮观呀,你们看,虎门寨人山人海,各色人等都聚集在此,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外国商人……你觉得此时此刻,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生:老百姓肯定会想,这一天终于来了,再也没有鸦片了,再也不会有人用鸦片毒害我们了,真是谢天谢地。
生:官员们可能会想,只要销毁了鸦片,中国就有站起来的可能,中华民族迟早会有振兴的一天。
生:外国商人可能会想:天哪!这销毁的是我们白花花的银子呀!花了这么多银子我们得到了什么?损失了多少?
上述教学案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想象品读,既有效地弥补了文本中的空白,也使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文本的内涵以及其中蕴藏的深厚情感,实现和文本、作者之间的深度对话。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抓住文本,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展开品读和感悟,这才是全面提升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其语文素养的关键途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回归教材本位推进文本品读(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