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言的机会。当然有效的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同时这里的“参与度”不仅仅是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学生参与的广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参与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真实参与。
作为教师,不能 “心太软”,要大胆放手。学生学习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教师应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使课堂真正成为造就人才的主阵地。大胆放手,讲究艺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活”起来。那么,我认为教师教学上要放手,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教学中不要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去读,去分析,去探索,在形式上要放开,时间上要放宽。
搭建一个舞台,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学生,不论学习水平如何在心理上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赏识,所以在课堂、在生活中要给每个学生搭建一个舞台,给他们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
4、 积极激励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及时恰当的鼓励,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多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学生,不要吝啬表扬或鼓励的语言,在教学中经常用“你真棒”“回答的不错”“你的表演太精彩了”“答案很有创意”“回答很好,掌声鼓励”等。我们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全班同学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完全沉浸在无拘无束的宽松环境中,这样的学习既积极又主动。还可以进行适时恰当的外部评价,包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张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等。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这些举动会牵动着学生的心,触动他们的心灵,这是一种被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评价形式,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最好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欣赏,目的培养学生去关注别人,去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比如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并不急于给学生一个定性的评价,让其他同学选出好答案,并说明好在哪里,这样能提高孩子们的分析力、辨别力,更好地了解与别人的差距。
5、 渗透爱心,关注问题生,确保学生全员参与
问题学生由于自身有较多的缺点错误,在班级群体中往往被歧视、被冷落,在家庭里也会受到很大的压力。他们内心很痛苦,心态矛盾重重,表面上傲慢自得,对缺点、错误满不在乎,但心里常常悔恨自责,强烈要求别人理解自己、重视自己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老师,我们要给问题学生以亲子之情、平等的友人之情,学生应该能感知出来,这样就会在情感上产生沟通,就能激发学生对教师亲近、理解和仰慕心理,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问题学生亲近、信赖老师时,教师的要求就会很容易转化为他们的需要,使其感到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多走进问题生,和他们探讨问题,鼓励他们发言,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认识到老师同样关心他们,从而让他们树立自信心。 这样做,他们就会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学这个老师教的学科。尊重是启示学生心灵的钥匙,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上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可见,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教育对象,要尊重学生成长的需求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健康发展中发挥他们的潜能。实施尊重教育,可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实施尊重教育,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尊重每个学生的心理需要,这不仅仅是一次活动,这也是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三、 课后体验,感受成功--------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措施
思想品德课程中一个很大的亮点是注重探究与实践活动,探究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在探究实践活动中,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每参与一项体验活动,都体现出群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分享。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表达或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展示他们的成功收获,使之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思想品德不仅能解决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化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这样,他们就会每一节课都会全身心的投入,每一节课都会认真对待。人人如此,课堂效率还会低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