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书人教育培训中心2009秋季
2009年六年级秋季母语奥赛训练教学计划
次序 第一讲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后作业 (1)拓展与思考。 阅读训练(一) 掌握说明文的基本要求 (2)背诵唐格律诗《蜀相》 (3)?祖国六十华诞赞歌?作文大赛准备阶段 写作训练(一) “祖国六十华诞赞歌”作文大赛 (1)拓展与思考。 (2)背诵南宋爱国诗《关山月》 例文赏析 (1)拓展与思考。 (2)背诵豪放派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例文赏析 (1)拓展与思考。 (2)复习所学知识和所背诗词。 反思总结 (1)拓展与思考。 (2)背诵婉约派宋词《声声慢》 例文赏析 (1)拓展与思考。 (2)背诵元曲(小令)《山坡羊》 (1)拓展与思考。 (2)背诵元曲(散曲)《不伏老》(节选) (1)拓展与思考。 (2)背诵先秦散文《苛政猛于虎》 (1)拓展与思考。 (2)背诵清小品文《闲情记趣》(节选) 反思总结 试卷订正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第十五讲 第十六讲 阅读训练(二) 辨识语段错误进行修改 写作训练(二) 精心描写塑造立体人物 阅读训练(三) 认真分析归纳文章中心 写作训练(三) 运用抒情达到情景交融 阅读训练(四) 期中综合测试 复习巩固提升解题能力 实战演练丰富知识积累 阅读训练(五) 根据语境灵活运用语言 写作训练(四) 自信、负责地讲清观点 阅读训练(六) 正确地确立文章的立意 阅读训练(七) 积累有关古诗分类知识 阅读训练(八) 进行多种创新题型训练 阅读训练(九) 进行多种创新题型训练 期末综合测试 期末讲评练习 多角度积累和运用语言 阅读文章体会人物内心 注:配合使用教材《小学语文奥赛课本》(六年级)(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09年,教育部将在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此举充分说明国学经典是我国古代文学精华,是先辈们思想和艺术高度完美结合的结晶,是不可多得的文学艺术精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让他们从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是十分必要的,这些基本思想不仅指导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进程,而且在当今仍具独特的魅力.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让孩子接受经典诵读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维护人性光辉、提升人格品质,在颂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受益终生。这是人类天经地义的期盼,这是所有教育者与家长的责任!因此中心决定09年秋季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课后练习,课堂踊跃参加诵读。老师、学生评价并发?经典诵读?之星证书。
中心网站:http://www.jssredu.com; 电子邮箱: njimo@163.com 联系电话:18951680301(茹老师)或18951680312(史老师)
1
江苏书人教育培训中心2009秋季
第一讲 六年级母语奥赛阅读训练(一)
列 排 班级 姓名 成绩
【学习目标】
1.了解基本的古汉语常识,并从古人的名言中汲取经验与知识。 2.学习与积累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知识。
3.学习说明文,能掌握阅读说明文的基本要求。 【技巧策略】
1.通假字:古人在记录语言时,会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来要写的字,这种字就被称为通假字。但在解释时,要按照原来字的意思来理解。
2.说明文:客观地说明事物特点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阅读说明文最基本的要求:
(1)首先是理解文章所说明的主要内容,明确说明的重点,领会文章是如何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和本质进行说明的。
(2)其次是理清说明的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领会说明文内容和形式的逻辑性、条理性。 【实践平台】 一、文言文学习。
1.先把诗句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 .“元”在这里的意思和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它应该怎样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用哪个字更明确?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a)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选自《论语》 (1)“子”在这里指 ,他是我国最伟大的 家、 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和孟轲(kē)并称 。这里的“说”字怎样理解? (2)将理解后的句子意思写在横线上: 二、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知识填空。
1.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一词中这样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词中的 “风骚”原为我国古代两部诗歌经典的简称,后来多泛指文学,这儿指文采。“风”是指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中的“国风”,“骚”指屈原所写的《 》。
2.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他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鲁迅先生称这部作品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东汉末年建安时期,人才迭出。三曹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是 、 、 。 4.在我国文学史上,以下哪四位并称“初唐四杰”?( )
A. 杨炯 B. 卢照邻 C. 宋之问 D. 骆宾王 E. 陈子昂 F. 王勃 5.“少陵野老”是指以下哪一位文学家? ( ) A. 杜甫 B. 杜牧 C. 李义山 D. 王摩诘 6.盛唐时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是唐代诗歌史上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中晚唐时也有两位诗人被 称作“小李杜”,他们的名字分别是 、 。 7.孟郊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这样写母爱:谁言寸草心, 。贾岛在《题李凝幽居》一诗中有这样一句千古名句:鸟栖池边树, 。
2
江苏书人教育培训中心2009秋季
8.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 》合称为“乐府双璧”。后者塑 造了一位英姿飒爽、勇敢自信的巾帼英雄,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美国迪斯尼电影公司还以此为题材拍摄了两部大型动画片。
9.下面的两副对联写的是同一个人,他是一位清代文学家,曾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请根据下列对联的提示写出他的名字: 。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10.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 、 、 、 。(请分别写出作品名称、作者) 三、 句式仿写。
1.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一项是(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 。
A. 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 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 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 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2.根据对内容的理解,选出相应内容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重新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 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B. 一片冬日的阳光
3.根据上面两题作出选择后得到的启示,再依照下面例句的句式,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努力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 (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 四、阅读理解。
人类发现和使用银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年了。我国考古学者从近年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当中就发现了镶嵌在器具表面的“金银”(一种用金、银丝镶嵌的图案)。从汉代古墓中出土的银器已经十分精美了。在古代,银的最大用处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
银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公元前三百多年,希腊王国皇帝亚历山大带领军队东征时,曾受到热带痢疾..的感染,大多数士兵得病死亡,东征亦被迫终止。但是,皇帝和军官们却很少染疾。这个谜直到现代才被解开。原来皇帝和军官们的餐具都是用银制造的,而士兵的餐具都是用锡制造的。银在水中能分解出极微量的银离子,这种银离子能吸附水中的微生物,使微生物赖以呼吸的酶失去作用,从而杀死微生物。银离子的杀菌能力十分惊人,十亿分之几毫克的银就能净化1千克水。 ....①普通的抗生素仅能杀死六种不同的病原体,而含银的抗生素则能杀死650种以上的病原体。②人类在两千年前就知道用银片作外科手术的良药、用银煮水治病??③所以我国古代法医早就懂得用“银针验尸法”来测定死者是否中毒而死,并破获了不少谋杀案件。④银的这种特性如果加以利用,可以预防一些自然灾害。⑤如:火山爆发及某些大地震前,地表均有可能渗出含硫的气体。⑥这种气体会使银器的表面很快变成黑色,从而显示出火山将要爆发、大的地震将要来临的某种征兆。
银还是一种可为人类食用的金属,在我国和印度均有用银箔包裹食品和丸药服用的记载。同时银还是某些生物的食物。据我国古籍《天香楼外史》记载:古时候有一个妇人藏了150两私房银。有一天她开箱查看藏银,藏银竟不翼而飞。妇人大吃一惊,怀疑被人盗走,一时弄得全家人心惶惶。后来再开箱寻找,只见一大堆白蚁正团团集在一起,吃着残存的银粒。妇人一气之下,把白蚁投入炉中,以解心头之恨。“火烧蚁死,白银复出”,一称,恰好150两。 1.“另外,银遇到硫化物、砒霜等有毒物质,表面很快就会变黑。”这句话应放在第三小节①至⑥句中的第 句之前。
3
江苏书人教育培训中心2009秋季
2.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白银能净化水的原理的句子。
3.本文综合使用了 、 、 等说明方法。 4.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第二小节首句中加点的“很强”两个字与此小节末句中“十分惊人”四个字相照应。 B.火山爆发、大地震发生以后,银器的表面很快就会变黑。 C.白银是一种可为人类和某些生物食用的金属。
D.人们之所以用银煮水治病,是因为含银的抗生素能杀死多种病原体。 5.给本文补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得超过8个字) 【拓展延伸】
人的体内有奔腾的江河,它是鲜红色的。这红色的江河就是血液。
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人的血液里有大量的红血球,红血球里充满了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当它吸取新鲜的氧气时,带铁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就使血液变成红色。也许你会奇怪,铁与氧结合会变成铁锈,为什么人体中的铁不会生锈呢?原来,血液中的铁被“锁”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可以吸取和放出氧,却无法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因而也就不会生锈了。
人的血液里还有白血球,白血球是圆形的。其实,它不是白色的,而是无色的,医生在验血时为了看清它们,才将它们染上白色。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它主要有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们的外形和边缘规则的平板不同。 血小板多数是两面凸起的 椭圆球体,还有些是不规则的碎片。血管只要受伤,它们就会在伤口聚集,将伤口塞住,随后血浆中的化学物质就会促使血块形成,将伤口封起来。
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是三种不同的血细胞。这些血细胞悬浮在血浆中,就构成了人体的血液。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请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 ) A. 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 B. 人体内奔腾的江河 C. 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 D. 人体血液的构成
2.说明文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说明顺序一共有哪三大种?在这篇说明文中,运用的应当是哪一种?不妨在文章中找找看相应的内容。
3.思考:阅读全文,看看自己对文章的内容了解、掌握了吗?能简要地复述出来吗? 【课外积累】
1.家庭作业一(选做)。
这是介绍人体血液构成的文章,内容是比较枯燥的。但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很有兴趣地读完这篇文章 的,那么请你想一想为什么这篇文章会让你觉得不是那么艰涩。如果你读完后觉得没有意思,那么想想看,怎样修改这篇文章会使它更生动有趣呢?(提示:可以从说明语言、说明方法上思考。) 2.家庭作业二(必做)。 背诵并默写唐格律诗。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就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映照着台阶呈现出自然的春
4
江苏书人教育培训中心2009秋季
色,树上的黄鹂隔枝对空婉啭鸣唱。先主刘备曾三顾茅庐同他共商天下大计,后又尽心辅佐两朝君王,忠贞不渝,尽了“老臣”之心。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这是一首含有较浓厚的主观情感的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诸葛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已先死。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除了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也寄托着诗人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和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六年级(秋季班)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