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小孔成像”。
2.过渡:通过阅读,我们再一次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自己制作一个小孔成像盒?
3.看教材第55页,学习小孔成像制作步骤。教师补充其他制作方法。
4.学生动手制作。 5.展示、交流、评价。 课后反思:
2. 光照在镜子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实验体会镜子有反射光的性质和成像的作用。 2.能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对镜子进行研究。 2.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其他组交流。 科学知识
1.能说出镜子有反射光的性质以及它的成像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镜子成像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不同形状的平面镜、写字的白纸等。 一.教学导入
1.学生看教材第56页第一幅图:背阳的墙上有三个明亮的光斑。提问:光斑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作出初步的判断。 3.过渡:我们都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二.活动 镜子
1.学生做光线接力游戏。
2.想一想:这个游戏说明了什么道理?
3.交流后明确:光照向平面镜时,光的传播路线被改变,说明平面镜具有的反光作用。
4.观察一些不对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明确:注意安全,不要打破平面镜,划破手指;不要用平面镜
31
把发射的光照到同学的眼睛上。
5.汇报:你看到镜子里的字和镜子外的字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6.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 多彩的光 2.光照在镜子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实验体会镜子有反射光的性质和成像的作用。 2.能通过对哈哈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4.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图示,小组合作制作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对镜子进行研究。 2.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其他组交流。 科学知识
1.能说出镜子有反射光的性质以及它的成像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镜子成像的特点。
3.知道镜子的弯曲程度影响成像的模样。 教学准备
不同形状的平面镜、写字的白纸、牙膏盒、金属汤勺、汽车的反光镜、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
在平面镜中可以看见自己的样子,但是,是不是每种镜子中看到的都一样呢?让我们来玩玩哈哈镜。 二.活动 哈哈镜
1.学生站在哈哈镜前照自己,提问:哈哈镜能照出自己的像,说明哈哈镜对光具有什么作用?
2.观察镜中像的样子,摸一摸镜面,提问:你能描述哈哈镜镜面的特点和镜中像的样子吗?
3.学生用勺子凸的一面来照自己的脸,认真观察自己在勺子或哈
32
哈镜中的样子,看看与平面镜中的像有什么不同。 4.交流哈哈镜与平面镜相同的方面和不同的方面。 5.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当作哈哈镜。 三.活动 制作潜望镜
1.出示影象资料,图文并茂地向学生介绍,了解潜望镜的构造、用途。
2 .提供制作材料。 3.学生制作。
4.学生使用潜望镜观察。
5.描述:怎样用潜望镜观察物体?潜望镜里物体的像是什么样? 6.布置任务:回家,向家长解释潜望镜的原理。 课后反思:
3.透过玻璃的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其他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察。 科学知识
1.知道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教学准备
玻璃球、放大镜、玻璃砖、三棱镜、眼镜等 一.教学导入
1.出示器材:玻璃球、放大镜、玻璃砖、三棱镜、眼镜等。 2.提问:光透过不同形状的玻璃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3.学生猜测并动手试一试,描述所看到的现象。
4.过渡:这些现象真有意思,让我们来细致的观察吧! 二.活动 放大镜
1.提问:放大镜对物体有放大作用,它的镜片是什么形状?它是否还有其他作用?
2.指导学生看教材第59页插图,引导学生做在阳光下用放大镜来点燃火柴的实验。
3.指导学生将光通过放大镜后的行进路线记录下来:( 1 )将一
33
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 ( 2 )用夹子夹住三支平行放置的激光笔,一位学生调整夹子位置,让三支激光笔射出的光束能沿着纸面传播,保持夹子位置不变; ( 3 )让另一位学生手持放大镜,让光束垂直射向放大镜,观察从激光笔射出的光束沿纸面的行进路线。如没有激光笔也可以用投影机或手电筒作光源,为增加效果,可以在光源与放大镜之间放一带孔或缝的挡光板; ( 4 )让小组第三位同学将此时激光束的行进路线用尺和铅笔在纸面上记录下来,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放大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 5 )实验时要提醒学生不要让激光笔射出的光束射人人的眼睛。 4.学生实验。
要求:分好组,提醒学生不要用眼睛透过放大镜直接观察强光源(如太阳、投影机),不把“亮点”对着他人。出、进教室要有秩序。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画出来。 5.汇报实验结果。
6.讨论:这个实验说明放大镜有什么作用?
7.了解生活中放大镜镜片的应用:给学生介绍用放大镜的镜片制作的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眼镜等在军事、科技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知道阳光是有七种颜色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
2.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能通过实验知道不同颜色的光组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对七色光进行研究。 2.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其他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3.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察。 科学知识
1.能说出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阳光是七色光。 2.能说出不同颜色的光组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 教学准备
投影仪(光源)、顿盘器材一套、手电筒、三棱镜两个、透明玻璃一块、镜子两面、牛顿盘器材一套、手电筒(光源)、1 6K 白纸、
34
水盆(装水)一个等。 一.教学导入
1.学生阅读教材第60页的指南车信箱。
2.提问:从牛顿的研究笔记中你知道了什么? 3.过渡:我们也像牛顿一样来做色散实验。 二.活动 三棱镜
1.学习牛顿的研究笔记之二,让学生学会牛顿做日光的色散实验的方法。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验场地和器材: (1)用三棱镜在阳光下做;
(2)阳光不充足,也可利用投影仪的光,或灯泡的光; (3)没有足够多的三棱镜,采用其他的方法。如利用平面镜和水来使白光色散,把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纸屏或墙壁上,把小平面镜斜放在碗底,反射面向上,倒人 5 厘米左右深的水,将碗倾斜着放在太阳光下,太阳光射到纸屏或墙壁上。
3.学生实验。要求:做好记录、描述现象。
4.提问: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能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那么这些光能否再混合成白光呢?
三.拓展 把分解的色光合起来
1.引导学生按教材的图示,剪好七个不同颜色的圆片。
2.按顺序制成色块贴在陀螺上,旋转陀螺,它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吗?
课后反思:
4. 与水有关的光现象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与水有关的光现象,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整理有关实验信息,认识水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通过模拟彩虹实验,让学生知道水珠可以分解阳光。
3.能在教材引领下完成观察与水有关的光现象实验,清晰地描述实验过程,尝试初步推测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本组实验方法与其他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细致的观察,客观的记录。 科学知识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