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科学探究

1.能在观察中对观察对象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帮助更好的观察。 2..继续做好观察日记,培养长期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科学情感。

2.能将自己的进行探究活动与历史与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的情感。 科学知识

3.观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教学准备

剪刀、刀片、放大镜等 一.教学导入

1.设疑:蚕结茧后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2.学生口头猜测。

3.过渡:到底是怎样的情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活动 蚕茧里的秘密

1.把先结成的茧和刚结的茧轻轻摇动(注意:要提醒学生只能轻轻摇动,否则会撞伤蚕蛹),比较发出的不同声音让他们猜想蚕在里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指导他们剖开蚕茧,取出蚕蛹。

3.观察蚕蛹,描述蚕蛹是什么样的。做好观察记录。 4.比较蚕蛹与熟蚕有什么不同?

5.辨别蚕蛹,区分雌蛹和雄蛹:雌蛹一般肥大,大腹便便。雄蛹个体比较瘦小,但显得很结实。

6.观察结束,还将蚕蛹装进蚕茧,并把剪下的蚕茧“盖子”还盖上。

三.布置任务

继续观察:蚕蛹还会怎样变化?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 3. 蚕宝宝大变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观察工具进行观察。

21

2.做好观察日记,培养长期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昆虫一生中形态发生的重大变化,培养学生欣赏生命,为生命而赞叹的科学情感。

2.能将自己的进行探究活动与历史与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的情感。

科学知识

3.观察了解蚕由幼虫变为成虫的形态变化过程。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教学准备

蚕蛾破茧而出时的录象、破茧而出的蚕蛾。 一.教学导入

1.提问:蚕蛹还会怎样变化?

2.学生描述这段时间所观察到的。

3.学生观看蚕蛾破茧而出时的录象,教师讲述:把蚕蛾放在通风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蚕蛹就会变成蚕蛾,破茧而出。

4.过渡:老师这里有破茧而出的蚕蛾,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吧。 二.活动 破茧而出 学生自主观察蚕蛾。 1.提问:蚕蛾是什么样子?观察它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头、胸、腹三部分)

2.观察蚕蛾,结合蚕宝宝的观察记录提问:蚕蛾和蚕宝宝的外形、生活习性有何不同?

3.观察蚕蛾,提问:你能发现雌蛾和雄蛾有什么区别吗? 明白:,雌蛾肥大,大腹便便,行动缓慢;雄蛾瘦小精神,比较好动,行动较快。

1. 讲述:当雄蛾嗅到雌蛾的气味后,会更加好动,主动歪着尾部向其靠近并与其交配。讨论:蚕蛾要产卵了,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2. 布置任务:观察蚕蛾交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活动,观察雌蛾产卵的情景,看一看产了多少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 6.交待:蚕蛾死后,教师教育学生很好的处理蚕蛾的尸体,切不要随意乱丢,以此渗透珍爱小生物的教育。

三.阅读指南车信箱

了解我国的蚕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之情。 课后反思:

22

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

1. 昆虫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分析自己的养蚕日记,能够取得新发现。

2.能够学习“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概念“这种认知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与他人交流在养蚕活动中的新发现。 科学知识

1.通过对养蚕经验、观察记录的交流,构建新的养蚕经验,对蚕的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2.了解昆虫的变态,掌握昆虫的特征。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蝴蝶、蜜蜂等动物的一生的资料。一些昆虫实物。

一.教学导入

1.交流:雌蛾产卵的情景——产了多少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

2.讨论:养蚕活动中,我们还有哪些疑问?在下次养蚕中继续研究。 3.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整理养蚕活动中的资料,看有什么新发现。 二.活动 整理养蚕日记 1.出示所有养蚕日记。

2.整理养蚕日记,看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汇报。

3.分析养蚕日记,思考:蚕宝宝一生要经历哪几次大的变化? 学生汇报,填写好教材第38页的表格。

整理: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 4.学生汇报课前搜集蝴蝶、蜜蜂等动物的一生的资料。 5.比较这几种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之处。 6.教师归纳:变态。

三.活动 比较它们的身体

1.出示蚕蛾、蜻蜓、蝗虫、蚂蚁等实物。 2.观察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是什么样子?它们的身体有什么相似之处?

23

3.记录观察结果并汇报。 4.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5.阅读指南车信箱,加深了解。 四.拓展 它们是昆虫吗

1.学生看教材第40页的图,指出这些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到你住宅的周围去找一找,看能找到哪些昆虫,把它们画下来,装订成一本昆虫图册 。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磁铁的奥秘 2. 神奇的磁力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进行实地观察、实验并取得数据。 2.经历一次完整探究活动的大体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重事实的科学素养 科学知识

1.认识磁力。 2.知道磁极。 教学准备:

透明塑料杯、图钉、条形磁铁、各种形状的磁铁、回形针。 教师教学前,有意地在教室里放置一些不同材料的物品或设备,如:仪器小车、地球仪、盆养植物等, 一.教学导入:

1.指导阅读单元页,初步了解磁铁的应用。 2.演示实验:神奇的魔钓。(用带磁铁的鱼钩钓上带磁铁的鱼) 3.提问:聪明的同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因为鱼钩和鱼里面都有磁铁,所以吸到一起了。

5.揭题:今天,让我们来了解磁铁的奥秘。 二.活动 探物游戏 1.教师出示条形磁铁。

2.布置任务:在周围试一试,它能吸引哪些物体。 提示:(1)不要让磁铁长时间靠近电脑、手表以及电视机等家用电器。

24

(2)猜测它能吸引哪些东西,不能吸引哪些? (3)试一试它隔着书还能吸引哪些东西? ……

3. 学生实验,并将结果填写在教材42页的记录表中。 4. 学生汇报。

5. 思考: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又是什么材料做的?

6. 讲解:磁铁能够吸铁,能够吸铁的这种力是磁力。

磁铁除了吸铁,还能吸引镍、钴等金属。

磁铁有环行的、条形的、圆形的…… 三.活动 哪里磁力大

1.提出问题:磁铁的不同部位吸铁本领相同吗? 2.学生猜测。

3.思考:怎样设计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4.结合教材提示设计实验方案。 5.学生分组实验。

6.总结: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是磁极。 课后反思:

2. 司南的启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在对古老的指南针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模拟制作出指南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对祖国的科技成就认识增加的基础上,意识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值得骄傲。 科学知识

1.知道自制磁针的方法; 2.学会自制指南针。

3.知道磁铁具有指示南北方向的特性,指南针和司南都是利用了磁铁的这一特性。 教学准备:

指南针、条形磁铁、缝衣针、线绳、回形针若干、小碗、小水桶、水槽、旋转支架、泡沫小球。 将司南的知识制作成课件。 一.教学导入: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5)在线全文阅读。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5018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