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 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 2、进行探究实验
(1)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3、 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奥秘。 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板书设计: 跷跷板 物重
左右一样 距离
课后札记:这节课学生不光了解了跷跷板平衡的原理,还学会了以轻压重的方法,相信在生活中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做科学
名称:杠杆尺的平衡
我的方案:
我的实验记录 杠杆尺左边 杠杆尺右边 次数 格子数 钩码数 格子数 钩码数 1 2 3 …… 结论(我的发现): 生活中的科学
说说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4、弹簧中的学问
教科书说明
在物体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会产生要恢复原状的力,对跟他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对于弹性与弹力,学生虽然平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的道理并不很清楚,因此,本课将研究弹性和弹力的一些特点。本课按照“游戏——问题——假设——体验——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弹性、弹力有一定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认识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能够感知道物体的弹力;能发现生活中的弹力;会设计、制作弹力玩具。
2、愿意研究生活中的弹力,养成乐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3、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弹性物体与材料,如娃娃跳、跳套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气球、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
教师准备:搜集弹性器材;整理与弹力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教学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课下你们一定玩过许多有关弹簧的玩具,说一说你都玩过了那些与弹簧有关的玩具。学生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玩具。 2、教师小结:同学们玩的弹簧玩具真有趣,(出示弹簧拉力器)老师这儿有一个弹簧拉力器,谁能把这个拉力器拉开?
小结:同学们玩的、说的,都与弹簧有关,关于弹簧,还有许多的游戏和问题等着我们探究呢! 探究过程: 2 活动一: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 1、师生玩与弹力有关的游戏。
教师谈话:各小组同学利用老师准备的弹簧玩具,进行游戏活
动。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在游戏中,发现、提出的问题多。 2、学生分组活动。 3、活动小结及交流。
(1)各族代表交流本组玩弹簧玩具或游戏的名称、玩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2)各小组同学根据交流,统一认识,然后选择喜欢的问题,有目的的实验、探究验证。
4、小结: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有一种要恢复原来形态的力,这就是弹力。 2 活动二: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1、教师谈话 钢材,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弹力,,其实弹力有许多的应用,谁还能说出一些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2、 学生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进行总结,并给学生补充关于弹力的录像。 自由活动
1、设计弹力玩具。
(1)谈话:同学们认识了弹力,并且知道了弹力在社过重的一些应用,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弹力玩具?比一比,那个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新颖。 (2)小组同设计活动。
(3)交流展示设计成果,教师给以相应的评价。 2、自我评价 拓展活动
设计、制作“从高处丢鸡蛋率不破装置”。 板书设计: 弹簧 产生力
课后札记:同学们对设计“从高处丢鸡蛋率不破装置”有一定的难度,设计的效果并不很理想。这跟同学平时的练习太少有关,今后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做科学
名称:利用弹簧做游戏
我的方案:
我的游戏记录 物品名称 游戏方法 现象 弹簧拉力器 弹簧 橡皮筋 弹力球 结论(我的的发现) 生活中的科学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5有趣的磁铁
有趣的磁铁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游戏里的科学》单元的第五课。引领学生经历研究磁铁性质的各项合作探究活动,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研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判断磁铁的南北极,使他们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在观察、研究的活动中,能够体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及乐于、合作交流等工作方式是进行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要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不久,对科学学习还比较陌生,但学生对磁铁并不陌生,
许多学生都玩过,也有一些了解,只是很少有学生能系统的对磁铁进行研究。 三、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游戏认识到磁铁的磁性;能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关的解释;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能够设计、制作与磁铁有关的小玩具;初步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2.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的奥秘;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结合的,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磁铁有异极相吸、同极相斥、磁力有大小、两极的磁性大等性质;知道生活中磁铁的一些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各种式样的磁铁及有磁铁的物品,准备制作的材料,如指南针、大头针、铁屑、曲别针、小铁圈、剪刀、纸板、泡沫芯板、蜡笔、水槽等,学生搜集有关介绍磁铁的文字、图片资料。 (二)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师:游戏:钓鱼比赛。“看了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发言:为什么我们钓不起鱼来,它的里面有什么机关?。 2、师:“谁想上来揭开这个秘密?” 学生发现里面有磁铁。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铁。”(出示课题)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有利于下一步开展探究活动] <二>、探究环节
活动一: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1、师:“同学们都玩过磁铁吗?玩过的请举手。”
2、师:“谁能说说你玩过的磁铁是什么样的?什么形状?有多大? 学生讲述各种磁铁。
3、师:“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么多种形状的磁铁,老师把它归纳起来,可以分为这么几类。(课件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
4、师:谁能给这些磁铁取名字?(学生发挥想象给这些磁铁起名字。)
同学们给这些磁铁取了很多有趣的名字,非常的形象、具体,有些名字还富有创意。那么,在科学书籍中,这些磁铁的标准名字叫什么呢?(课件出示各种磁铁的名称——条形磁铁、蹄型磁铁、环形磁铁……) 5、学生看课件展示。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将零散的经验整合在一起,获得相对完整得认识。] 活动二:指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1、师:“有这么多的磁铁,你知道他们在哪些地方能用到?用来干吗?” 2、师:“大家对磁铁了解得真多,对于磁铁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我想知道磁铁是怎样做出来的? 我想知道磁铁是谁发明的?
我想知道磁铁都能吸引哪些东西? 我想知道磁铁为什么会有磁性?”
3、“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科学学习中
会陆续解决,今天我们先一起解决刚才同学们争议较大的问题:磁铁到底吸引哪些物体?
[将学生想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梳理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提炼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的过程,非常重要。]
4、“要研究清楚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怎么做?”
5、师:“老师在科学工具包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你观察一下这些材料,认为那些会被磁铁吸引,那些不会?
6、师:请大家先用工具包里的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发现记录在科学文件夹里。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还不够,还可以在教室里寻找其他材料做实验。 7、师:刚才大家都研究得很认真,相信大家肯定有不少的发现,请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把自己刚才探究的发现整理一下。
8、“现在我们开始汇报,进行汇报的同学要组织好自己汇报语言,其他同学要求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在被人发言结束后补充、质疑。
学生汇报:磁铁能吸引铁的东西,对其他的东西是不吸的。磁铁有两极,相同的两极不能相吸…… <三>、巩固延伸
1、师:“看来同学们对磁铁都有了一定了解,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2、师讲解游戏方法:“看,杯里有一颗铁珠,我们来个?杯中取针?,听好要求:第一、不准把水倒掉;第二、不准用手伸进去直接取。时间是一分钟。听明白了吗?现在,先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取针。”(学生讨论取针的方法。) 3、学生开始分组游戏。
4、引导学生总结游戏结果,分析为什么有的组取的快,它们用了什么方法。 [再次用游戏的方法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利用磁铁的性质可以设计很多玩具,要求每个同学会价值做一个磁性玩具,下节课我们要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创意,谁又有新的发现。 <五>学生自我评价 完成个人评价表格
[让学生养成正确评价的自我的习惯,引导学生从能否提出可研究的问题、是否能参与研究以及所采用的探究方法等方面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合理的、恰当的评价。]
五、课后反思:
做科学
名称;磁铁的性质
我的方案: 我的游戏记录 玩法 发现 两块磁铁相互靠近 吸引物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