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不同的职业人员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形成了特殊的职业关系,为了协调,除了需要法律,还需要一种适应职业生活特点的调节职业关系的手段。
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 职业道德的特征
1.职业性(行业性)。不具有全社会的普遍适用性。
2.多样性。既然职业道德与具体的职业相联系,而社会上的职业是复杂、多样的,因此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种职业道德。
3.实践性。由于职业活动都是具体的实践活动,因此,根据职业实践经验概括出来的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性。
4.继承性。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相对稳定性和历史继承性的特点。 (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1.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倡导的首要规范) 2.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职业道德的精髓)
3.办事公道(是指处理各种职业事物要客观公正、恰如其分、不偏不倚、公平公正) 4.服务群众(是职业道德核心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表现) 5.奉献社会。职业道德中的最高境界(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包括:他律和自律两个方面
他律是以会计职业责任和义务为核心,侧重于防范会计人员的不正当的职业行为。 自律是以职业良心、职业精神为核心,侧重于倡导会计从业人员应自觉遵循的职业行为。
※ 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 1.利益的相关性
面对经济利益的驱动和道德观念相悖的困境,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较多关注社会公众利益,保持廉洁奉公、客观公正的职业品德。 2.发展的稳定性
无论社会经济关系如何变迁,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始终是相对稳定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能够容忍虚假会计信息,也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会允许会计人员利用经济不确定性随意操纵会计信息。 3.广泛的社会性
从受托责任观念出发,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 4.适度的约束性
为了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约束职能,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许多内容都被纳入了会计有关规则或条例中,如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等都规定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会计人员一旦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将受到严肃处理,甚至逐出本行业,以确保会计职业的良好声誉。
(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一般社会道德规范在会计职业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由会计职业活动的具体内容、方式、所涉及的权责利益关系等所决定) 1、爱岗敬业 ⑴爱岗敬业的含义。
爱岗就是会计人员应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心于本职岗位。
敬业就是会计人员应该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本职工作的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具有会计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职业活动中具有高度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事会计工作。 ⑵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①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
②安心工作、任劳任怨。 ③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④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2、诚实守信 ⑴含义。
诚实是指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
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讲信用、重信用,信守诺言,保守秘密。 ⑵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①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
严格按照国家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记账、算账、结账、报账,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实相符。 ②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
所谓保守秘密就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应树立保密观念,做到保守商业秘密,对机密资料不外传、不外泄,守口如瓶。 3、廉洁自律 ⑴廉洁自律的含义。
廉洁就是不贪污钱财,不收受贿赂,保持清白。
自律是指自律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的过程。 ⑵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
要求会计人员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①公私分明,不贪不占。所谓公私分明就是会计从业人员严格划分公私界限。 ②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就是会计从业人员在从事会计职业时,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履行职责,办理会计业务,不利用职权优势以权谋私,不违法乱纪,做到清正廉洁。
会计人员不仅要遵纪守法,不违法乱纪、以权谋私,做到廉洁自律;
而且要敢于、善于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尽职尽责,勇于承担职业责任,履行职业义务,保证廉洁自律。 4、客观公正
⑴客观公正的含义。
客观就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 公正就是平等、公正、没有偏失。 ⑵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
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①端正的态度。
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会计职业,这是坚持客观公正原则的基础。 ②依法办事。
依法办理会计业务和事项,遵守法律法规是保证会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前提。 ③实事求是、不偏不倚。
这是指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在具体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或需要进行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而且要使最终结果也是客观公正。 ④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5、坚持准则 ⑴坚持准则的含义。
坚持准则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 这里所说的“准则”不仅指会计准则,而且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制度。 ⑵坚持准则的基本要求。
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①熟悉准则。
熟悉准则是指会计人员应了解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与会计相关的法律制度,这是另外两条准则的前提。 ②执行准则。
执行准则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
③依法监督。
会计除了核算的职能外,还有监督的职能,即对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活动实施监督。会计人员在实施会计监督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国家法律法规和规定为依据,对本单位的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进行监督,促进单位的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促进本单位各项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目标的实现。 6、提高技能 ⑴要求
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 ⑵业务水平:包括会计专业理论水平、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等三个方面。 7、参与管理
⑴参与管理的含义。参与管理简单地讲就是参加管理活动,为管理者当参谋,为管理活动服务。 间接管理—反映问题、提建议、参与决策。 ⑵参与管理的基本要求。
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
①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为参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熟悉服务对象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使管理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八)强化服务
⑴含义:是现代服务是现代经济社会对劳动者所从事职业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它表现为人们在参与对外工作交往和组织内部协调运作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和与之相对应的工作态度。 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⑵基本要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财经法规复习提纲(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