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桥头部位的路基边坡失稳。 2.控制要点
(1)台背回填应根据施工作业面窄小的特点,选择小型振动压路机或其他适宜的压实机具。分层填筑,控制最佳含水率和铺筑层厚,确保压实度符合标准要求;
(2)按设计要求填料优先采用透水性材料、级配碎石等,当没有前述材料,采用非透水性时,应适当增加石灰、水泥等稳定剂,作改善处理;
(3)按现行规范要求确定填土范围(桥涵填土的范围;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0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少于2.0m;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小于2倍孔径长度),避免台背填土与路基衔接面陡峭;
(4)中小桥宜采用先填筑路基,后施工挡土构筑物的工艺;
(5)台背回填前基底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夯实;配合小型机具对压路机碾压不到位的死角、与构筑物的结合部进行夯实;
(6)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边坡稳定。
(7)对于高填方台背,路基填筑完毕,可在其顶部进行强夯追密。 3.处理措施
对已经出现下沉苗头的台背,可采用粉喷桩法或灌浆法等措施进行治处。 十三、预应力管桩施工 1.形成原因及分析
(1)接桩时,不按设计长度的桩长进行拼接; (2)现场不架设经纬仪测垂直度,直接打设; (3)两根桩拼接焊接冷却时间较短; (4)静压力达不到设计力值,就停止施压。 2.控制要点
13
(1)尺测量桩身垂直度,控制桩身垂直度应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2)根据设计和桩位图现场量测桩距和确定桩位;
(3)用皮尺量测桩长符合设计桩长后,进行对桩进行穿靴,按现场确定桩位采用静压法进行施工,过程中采用经纬仪和水平尺进行检测;
(4)第一节桩和第二节桩焊接前,第一节桩预留0.8~1.0m,便于和第二节桩拼接;
(5)接桩时,须用定位板将上下桩接直。焊接时,焊缝要饱满,不得有烧伤,冷却时间不小10min;
(6)焊接部位达到常温后,压桩到设计压力值,打印出压力小票。十五、泡沫混凝土施工中发泡剂与水泥的相融性不匹配、压力装置、配合比用各种材料质量配料精度误差、容重和养生不符合要求
1.形成原因及分析
(1)现场用材料不按批复报告中进场,发泡剂与水泥不相融;
(2)无计量装置,各种材料误差精度不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导致容重不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3)压力装置设备压力达不到现场施工要求; (4)未及时养生。 2.控制要点
(1)检查现场材料与审批材料是否一致; (2)发泡剂与水泥的相融性;
(3)每盘材料称量误差相要求范围内; (4)检查容重是否与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5)检查压力装置的标定证书;
(6)核验现场平面几何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 (7)检查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8)做好养护工作。
十四、路基软基处理后等载、超载预压及沉降补方控制 1.形成原因及分析
对路基软基处理后等载、超载预压及沉降补方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质量意识松懈。 2.控制要点
14
(1)要求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做路基软基处理后等载、超载预压及沉降补方技术交底,从思想上真正认识此道工序的重要性;
(2)检查运至现场填料粒径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填料粒径一般不大于10cm;
(3)现场检验压实度或固体体积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压实度不小于96%或固体体积率不小于85%;
(4)等、超载预压填筑时,可按预测沉降量一次填筑到位,一般不再进行沉降补方。如果在预压期内路基沉降后低于原定预压标高的应及时补填,以便维持预压标高,达到预压的设计效果。要求沉降超过l0cm时必须进行补方,不允许最后一次性进行沉降补方。
十五、路基软基处理后沉降与稳定监测 1.形成原因及分析
对路基软基处理后沉降与稳定监测工作质量意识松懈、不重视,有意拖延埋设时间,减少埋设沉降板和位移边桩数量,偷工减料。
2.控制要点
(1)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埋设沉降板和位移边桩; (2)检查进场沉降板和位移边桩尺寸、质量是否与设计一致;
(3)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埋设沉降板和位移边桩。位移边桩顶应预埋不易磨损且带有十字花的测头;位移边桩埋设的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要求(根据经验,一般在距坡脚3~5m处位移最大);测量方法可测相对坐标。填土高度较高的沿河、沿塘的有滑移可能的危险路段,因沿河,塘侧无法埋设位移边桩,可在沿河、塘侧增设测斜管。沉降板应在地基处理完毕后埋置于基底原地面上。沉降板埋设时,现场监理应到现场查看并做好原始测量记录和照片;
(4)沉降板应尽量保持竖直,倾斜度不应大于1°;
(5)在施工过程中,对沉降板要采取标志醒目的标记等可靠的保护措施,不使其损坏和变形。沉降板四周50cm范围内必须采用厚3~5cm黄砂填平,并用人工夯实。沉降板四周填筑应在宕渣摊铺前进行;
(6)沉降与稳定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分析,用以指导施工。软土地基塑料排水板桩处理路段当路基填筑高度超过2.5m以上时,应严格控制填筑速率加强沉降与位移的观测,对观测资料及时整理与分析。当发现沉降或水平位移骤增或超过标准时,
15
应加密观测次数,实行动态跟踪,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必要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路基失稳;
(7)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定期对承包人的沉降与稳定观测要时常性的复核。对主要路段或危险路段,要专人负责,及时复核承包人的测量及上报的观测资料,分析原因,以指导承包人的施工。
十六、防护工程跑模漏浆、翘曲不平、线条不畅、接缝明显、分层痕迹明显 1.形成原因及分析
模板支护不合理,模板强度、刚度、稳定性不足,模板陈旧变形,拼装后有间隙,施工中未注意密封或密封不严,浇筑时间过长,隔离剂质量不好。
2.控制要点
(1)选用结构合理,强度、刚度、稳定性好,组合严密、表面平整的钢模板,加强支撑;
(2)选用合格模板,变形的模板要经整修才能使用,对模板缝进行有效密封,模板接缝要用海棉条或胶条进行密封。对模板进行加固处理,认真分层浇筑振捣成型,振捣时振捣棒严禁碰撞模板,浇筑过程要连续。混凝土最好是采用集中拌和,如不能采用集中拌和,浇筑前应准备好运行性能良好的备用搅拌机具;
(3)使用性能良好的脱模剂,对模板要及时清理,保持模板清洁,以保证支模时减少缝隙。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速公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最全面)(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