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测试
?
1. 马克思主义“五观”是( )? (单选 2 分)
[A] 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 [B] 祖国观、宗教观、人文观、价值观、历史观 [C] 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人生观 [D]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价值观
?
2.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 )? (单选 2 分)
[C] 平等、团结、自由、公正 [D]平等、民主、团结、互助
[A]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B]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
3.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是( )? (单选 2 分)
[C] 宪法
[D]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民族区域自治法
?
4.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 (单选 2 分)
[C]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D]各民族共同改革开放,共同和谐进步
[A] 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发展 [B] 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
5.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单选 2 分)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联邦制
[B]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
6. 宪法序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 (单选 2 分)
- 1 -
[A] 统一国家 [B] 多民族国家
?
[C] 共和国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7. 中国目前共有( )个少数民族。 (单选 2 分)
[C] 57 [D]54
[A] 55 [B] 56
?
8.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 )的代表。 (单选 2 分)
[C] 适当名额 [D]一定名额
[A] 一定比例 [B] 一定数量
?
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的民族工作的专门机构称为( )。 (单选 2 分)
[C] 民族委员会 [D]民族工作办公室
[A] 民族事务委员会 [B] 民族宗教委员会
?
10. 民族区域自治法于1984年5月3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自1984年( )起施行。 (单选 2 分)
[C] 9月1日 [D]10月1日
[A] 7月1日 [B] 8月1日
?
11.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 (单选 2 分)
[C] 部门规章 [D]地方性法规
[A] 基本法律 [B] 行政法规
?
12. 到目前为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数量是( )。 (单选 2 分)
[C] 125个 [D]145个
[A] 124个 [B] 155个
2
? 13. 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按下列顺序组成( )。 (单选 2 分)
[C] 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 [D]民族名称、行政地位、地方名称
[A] 民族名称、地方名称、行政地位 [B] 行政地位、地方名称、民族名称
?
14. 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单选 2 分)
[C] 教育基金 [D]助学基金
[A] 民族教育经费 [B] 专项资金
?
15. 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三)( );(四)有充分根据认定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 (单选 2 分)
[C] 煽动民族分裂的 [D]扰乱社会治安的
[A] 破坏民族团结的 [B] 破坏民族关系的
?
16.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 )得到尊重的权利。 (单选 2 分)
[C] 个人隐私 [D]肖像权
[A] 个人名誉 [B] 民族风俗习惯
?
17. 监狱法规定:对少数民族罪犯的( ),应当予以照顾。 (单选 2 分)
[C] 个人习俗 [D]个人爱好
[A] 特殊生活习惯 [B] 宗教信仰
?
18. ( )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单选 2 分)
[C] 各民族共同发展 [D]民族平等
[A] 民族团结 [B] 民族关系和谐
?
19. 劳动法规定: 劳动者就业,不因( )、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单选 2 分)
3
[A] 地域 [B] 民族
?
[C] 生活习惯 [D]语言
20. 就业促进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 )。 (单选 2 分)
[C] 同等对待 [D]择优录用
[A] 预留一定比例 [B]给予适当照顾
?
21.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为( )、维护社会稳定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 (单选 2 分)
[C] 促进文化发展 [D]促进社会和谐
[A] 促进经济发展 [B] 增进民族团结
?
22. 《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者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是( )年颁布的。 (单选 2 分)
[C] 1978 [D]1979
[A] 1950 [B] 1951
?
23. 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 )? (单选 2 分)
[A]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B]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C]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
24.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向警予是( )。 (单选 2 分)
[C] 土家族 [D]满族
[A] 壮族 [B] 苗族
?
25. 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指()。 (单选 2 分)
4
[A] 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发达地区的帮助,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B]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C] 民族关系的和谐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教育,离不开法制建设 [D]各民族的团结离不开共同繁荣,离不开共同发展,离不开共同进步
26. 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超过1千万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 )。 (单选 2 分)
?
[A] 土家族 [B] 维吾尔族
?
[C] 苗族 [D]侗族
27. 张春贤书记在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提出的( )是民族团结进步年的重中之重。 (单选 2 分)
[C] 改善民生 [D] 民生健身
[A] 27条举措 [B] 精准脱贫攻坚
?
28. 2005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 )白皮书,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民族政策的白皮书。 (单选 2 分)
[C]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D]《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A] 《中国少数民族人权》 [B] 《中国少数民族发展》
?
29.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等( )个少数民族。 (单选 2 分)
[C] 10 [D]11
[A] 8 [B] 9
?
30. 国务院分别于1988年、1994年、1999年、2005年、( )年和2014年召开了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单选 2 分)
[C] 2007年 [D]2009年
[A] 2005年 [B] 2006年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测试与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