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温彦博墓志铭与新旧唐书中温彦博传之异同(修改)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温彦博墓志与新旧唐书中温彦博传之异同

(2014级中国古代史 王彤)

摘要:温彦博是隋唐之际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言行举止对隋唐政治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了解温彦博的生平能够加深我们对隋唐之际历史的认知。然而,不同的史料中对温彦博的记载又有所不同,这不利于我们对温彦博的认识。基于此,本文选取温彦博的墓志铭和新旧唐书中温彦博传为底本,通过三者之间的比照,找出其异同,力图对温彦博有个精细而全面的认识,这也有助于了解隋唐之际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关键词:隋唐时期;温彦博;墓志铭;人物传

温彦博是隋唐之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史料中关于他的记载有很多,但不同史料中对他的记载又略有不同,例如我们常见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对他的记载在某些细节上就有差异。温彦博墓志与新旧唐书上对其记载又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温彦博墓志与新旧唐书中温彦博传的比较,找出其异同,让我们对温彦博其人有更加详细深刻的了解。

温彦博墓志由欧阳询作于唐贞观十一年,该墓志长宽各五十六厘米,共三十六行每行三十二字,共一千一百五十二字。出土于陕西省礼泉县,内容十分丰富,是研究隋唐之际的重要史料,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一、温彦博墓志与《旧唐书·温彦博传》之异同

《旧唐书·温彦博传》位于《旧唐书》卷六十一,列传第十一。与其兄温大雅传、弟温大有传并立。纵观《旧唐书·温彦博传》,对其家世渊源没有任何记载,只是在其兄温大雅传里略有提到他父亲的情况“父君悠,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从中我们只能得知温彦博的父亲名君悠,曾做过北齐的文林馆学士和隋朝的泗州司马等官职,其他具体情况不得而知,温彦博传中简要提到了“其父友薛道衡①1、李纲②常见彦博兄弟三人”,薛道衡、李纲都是当时负有极高才学名望之人,其父能够与他们交朋结友,可见其父也是个满腹才学,有声望的人,并能够常见他们,说明他们和温彦博父亲还不是一般的朋友,应该算得上至交好

①《隋书·薛道衡传》,卷六十七,列传三十二 ②《旧唐书·李纲传》,卷六十二,列传十二

友了。而传记中对于其父亲以前的家世状况没有一字提及,他的墓志铭刚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温彦博墓志铭中对他的先世源流有较为详细的记述。如“其先分土于晋,勤王囗囗,书社于温迺囗韩魏,囗其鸿囗载德流其茂祉。是以魏图伊囗,曼基驰龚黄之??祖裕,魏太中大夫??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皇朝赠魏州

①2诸军事魏州刺史??”从这段墓志中我们可以看出温彦博的先世最先居住在晋

国,后来由于“勤王”而迁到了韩魏,改成了温姓,并在魏(此“魏”指的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因前文提到了“晋国”和“韩国”,说明这一时期应该在战国末期,晋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从而有了魏国)国做了“图伊囗”的官。到他祖父时,官至魏(此“魏”应为“西魏”,因温大雅传中说其父亲曾仕于北齐,而在北齐之前为西魏,据推算,他祖父应为西魏时人)太中大夫,后来更是转为魏州诸军事魏州刺史。虽然这个记载也不是非常的详细,但相对他的传记要充实的多,从中我们至少知道了温彦博的先祖最先来自于哪里,后来为什么要迁移,知道了温氏家族不平凡的过去。温彦博的一生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我想这也和他的家世渊源分不开,其墓志铭中对于他先世的记载刚好证明了一点。 关于温彦博最初的入仕时间和入仕途径两者也有所出入。墓志铭中说的是“隋开皇中,有一诏举士,公首应嘉诏,以对策高第,囗囗礼省,寻除通事舍人??”从中我们可以只可得知温彦博的最初入仕时间在开皇时期,方式是通过诏举,温彦博是以对策在皇帝下诏举行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了囗囗礼省,不久又提拔为通事舍人。而人物传中的记载却是这样:“开皇末,为州牧秦孝王俊所荐,授文林郎,直内史省,传通直谒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温彦博开始入仕时间为开皇末年,这要比墓志中的入仕时间更具体。是为被州牧秦孝王俊推荐而做官的,秦王俊是隋文帝第三子,当时在并州担任州牧,对此地温彦博的才学很是赏识,于是推荐他为内史省的文林郎。这与墓志铭中的温彦博以诏举对策入仕完全不同。

温彦博在隋炀帝时的有关情况此传记中没有提及。但墓志中略有记载,如“??以丁忧去官,俄多情起复旧职,属炀帝巡历六合,??共伏辽左,则夷貊革心,张囗蓟北。则奸宄改过??”这段记载了温彦博在入仕之后,由于父母过世辞去官职,但后来又被皇帝重新征召回朝廷,并在隋炀帝北征高丽之前的一段

①《唐代墓志汇编(上、下)》贞观〇五二

时间内治理辽东,他把辽东地区治理的井井有条,使少数民族无二心,奸邪之人没有容身之地,可谓政绩斐然。我个人认为这段内容的记载很重要,正是因为温彦博的政治才能在治理辽东时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在隋末天下大乱之时幽州总管才会看中他并把他引入幕府,才会有后来与唐太祖及太宗的交集,才会能在唐初政治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温彦博墓志对这一时段的记载为我们了解温彦博后来的政治生涯提供了很重要铺垫。

《旧唐书》对温彦博对于突厥投降之后的安边政策有详细的记载。温彦博议曰:“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忌之心,若遣向西南,则乖物性,故非含育之地”太宗从之,遂处降人于朔方之地,其入居长安者且近万家。温彦博提出的这项安置投降突厥的政策最终被唐太宗采纳,这是一个十分开明的民族政策,维持了汉族和突厥之间的和平交往,使得突厥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性在当时没有被汉化,但这也给唐的边疆留下了隐患,后来,唐于突厥关系出现反复,到唐高宗时灭了西突厥。所以说,温彦博安边政策对初唐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墓志中没有的,而《旧唐书》中的记载刚好弥补了这一空缺。

二、温彦博墓志与《新唐书·温彦博传》之异同

《新唐书·温彦博传》位于《新唐书》卷九十一,列传第十六。与其兄温大雅传、弟温大有传并立。和《旧唐书》一样,《新唐书》对其家世源流也没有任何的记载,墓志中有关温彦博先祖的记载同样可以用作对此的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新唐书》中关于温彦博入仕的时间和途径与墓志中是相同的,都是“开皇末,为州牧秦孝王俊所荐,授文林郎,直内史省”,通过三者的比照,我们可以看出《旧唐书》中对于温彦博入仕的时间和途径记载有误,后人对这个误记也有发现,所以,在《新唐书》中予以了改正,这个新改正的史实在他的墓志铭中也得到了印证。

除此之外,《新唐书》记载内容大致和《旧唐书》相同,但《新唐书》要简略的多。这大概与欧阳修“文省于前,事增于后”的修史理念有关。

三、 结语

通过对温彦博墓志与新旧唐书中的温彦博传的比照,我们可以发现三者的长处和不足。墓志对温彦博的家世源流叙述的比较清晰,同时对温彦博在隋朝特别是在隋炀帝是的事迹有所提及,这样我们可以了解其家世和其早期的政治活动情况。但对后期政治活动记述太过于简略,我们只能了解到一个事件的大概,对其细节却无从得知,墓志中对其溢美之词过多,占据了全文的一大部分,就使得内容很空洞,史学价值也大打折扣。《旧唐书》对温彦博的记载比较详细,但都集中于初唐时,对其初唐以前的事迹和先祖的情况则记载的很少,《新唐书》大致内容和《旧唐书》内容长不多,但较之更为简略,这大概是由欧阳修的春秋笔法和“文省事增”修史原则决定的。但值得肯定的是《新唐书》对前史中的错误如温彦博的入仕时间和途径进行了更正。

总之,通过对三者的比照,可以找出史书中的某些失误之处,扬长补短,我们不仅可以更加全面、细致、精确的了解温彦博的生平状况,还可以对隋唐之际的这段历史有个深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旧唐书·温彦博传》,卷六十一,列传第十一。 [2]《新唐书·温彦博传》卷九十一,列传第十六。

[3]《旧唐书·李纲传》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 [4]《隋书·薛道衡传》卷六十七,列传第三十二。

【附记】温彦博墓志 志文

大唐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墓志

公讳彦博,字大临,太原祁人也。其先分土于晋,勤王囗囗,书社于温迺囗

韩魏,囗其鸿囗载德流其茂祉。是以魏图伊囗,曼基驰龚黄之囗;囗囗多故,太真囗囗囗之绩,永言盛烈,可胜言哉!祖裕,魏太中大夫,澄波万倾,竦萼千仞,屈迹中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皇朝赠魏州诸军事魏州刺史;文为德表,范为士则,荣被幽泉,流芳惇史。公陶黄灵之囗气,礼生民之上姿,因心而齐闵,抗迹而偶杨墨,行之所践,比一乡而靡贵;言之所应,踰千里如音。下帷维志,含囗擅奇,採学肆之珠玉,价倍梁楚伐翰林之杞梓,才高廊庙。临川永欢,望古遐想,讥诅溺长勤,漏晏管之底绩,是以屈已成务之规,肇于傅严之下;经国应变之术,得于圮桥之上,岂唯马况清囗阳之器小,桓彝囗叔通鉴季野之名,高而已哉!隋开皇中,有一诏举士,公首嘉招,以对策高第,囗囗礼省,寻除通事舍人。敷纳青浦,雍容丹陛,冕旒悦音旨,搢绅美其风標。以丁忧去官,俄夺情起复旧职。属炀帝巡历六合,征伐八荒,鹰扬之将战驰,凤举之使结囗。共伏轼辽左,则夷貊革心,张囗蓟北,则奸宄改过。亦如傅介之斩楼兰,暴胜之静渤海也。既而火运告谢,天历有归,下车而弘大道,当展隆至治。兆发螭龙,轶有周之得士,赏穷带砺,迈炎汉之畴庸。乃授公上柱国,幽州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征为中书舍人,迁侍郎。昔士季智谋,无闻德行之美;孟阳辞藻,非有政事之才;兼之有者公也。久之,出为行军长史,属胡骑蛾集,穹庐蝟起,合为过于百重,在危侔于七日。数回溪之垂翅,若殽陵之丧师,张拳大泽,耻怀少卿之志,茹毛穷海,终全子卿之节。圣上丕怀景业,惟新实命,求衣切如中夜,思治劳于日昃。征随会于秦国,将寄盥梅;召张裔于吴朝,方资啓沃。囗乘获反,驰燕之高衢;和璧既归,增秦赵之重价。除雍州治中,检校尚书礼部侍郎。未几,复为中书侍郎,迁御史大夫。囗囗囗囗上,庶寮哀恸于下。虽魏惜景兴,晋悲子若,不是过焉。敕遣民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尚书工部侍郎庐义恭监获丧事,又遣银光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杜正伦持节弓祭,又赐以秘器及茔地一区并立碑纪德。前后赙赠二千段。丧葬所须,并令官给。诏遣尚书礼部侍郎令狐德棻、水部郎中文纪持节册赠特进,谥曰恭公,礼也。粤以其年十月廿二日陪葬与昭陵侧之东所,悲哉逝水,矣夜壹,懼岸谷之或迁,怀金石之久可,式铭盛德,永播遗音,其词曰:

东北道招慰大使十年六月贞观检校太子右庶子:

汉水永矣,发自长源,族之茂矣,肇自高门。摐金帝宅,拾芥礼圆,世禄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温彦博墓志铭与新旧唐书中温彦博传之异同(修改)在线全文阅读。

温彦博墓志铭与新旧唐书中温彦博传之异同(修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96570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