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精编版,图片清晰,排版美观,含解答
当物体以加速上升时,即此时不是平衡状态,且拉力大,故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5×10N.
3
故答案为:5×10;=;=;>.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注意题目中的匀速、静止等词语,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的重点、难点内容之一,在中考试卷中出现的几率较大.
26.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水平路面上,分别以1m/s和0.5m/s的速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箱沿直线匀速推动了10m.在此过程中,甲推木箱的力 等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推木箱的力; 甲 (填“甲”或“乙”)做功的功率更大.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功率大小的比较. 专题: 运动和力;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根据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及二力平衡条件判断甲、乙推力的大小; 根据P==Fv来计算甲、乙功率的大小.
解答: 解:根据条件,木箱在两种情况下受到的摩擦力相同,因为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对木箱的推力相等;
由P==Fv可知,甲乙对木箱的推力相等,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的功率大于乙的功率.
故答案为:等于;甲.
点评: 此题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考查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及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27.小明自制了一支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液体密度为ρ甲和ρ乙,甲、乙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ρ甲 < ρ乙;若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m甲 = m乙 (该题两空均选填“<”“=”或“>”).
3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专题: 应用题;浮沉的应用.
分析: 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在两图中都是漂浮,而且是相同的密度计,所以浮力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两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和排开液体的质量相同. 解答: 解:∵是相同的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都漂浮, ∴F浮=G,
∴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甲=F乙=G,
∴ρ甲gV排甲=ρ乙gV排乙;
21
Word精编版,图片清晰,排版美观,含解答
由图可知:V排甲>V排乙; ∴ρ甲<ρ乙;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G排甲=G排乙, ∴m甲=m乙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利用好密度计漂浮(F浮=G)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28.如图所示,工人用250N的力F将重为400N的物体10s内匀速提升2m,在此过程中,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 ,拉力的功率为 100W .
考点: 机械效率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由滑轮组的结构可以看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则拉力F移动的距离s=2h.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利用W=Gh即可求出有用功;
拉力F与拉力移动距离的乘积为总功;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是机械效率; 根据P=求出拉力的功率. 解答: 解:(1)有用功: W有=Gh=400N×2m=800J, 拉力F移动的距离: s=2h=2×2m=4m; 拉力F所做的总功: W总=Fs=250N×4m=10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00%=
×100%=80%;
(2)拉力做功的功率: P总=
=
=100W.
故答案为:80%;100W.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总功、有用功、机械效率以及功率的理解和掌握,正确求出有用功和总功、熟练掌握相关公式是关键.
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23分)
22
Word精编版,图片清晰,排版美观,含解答
29.如图中挂在竖直墙上质量为2kg的球受到细绳的拉力为15N,请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球受到的重力和拉力.(g=10N/kg)
考点: 重力示意图;力的示意图.
专题: 作图题;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1)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将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表示在图上;
(2)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绳对小球的拉力,拉力方向指向绳. 解答: 解:小球受重力和细绳的拉力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G=mg=2kg×10N/kg=﹣20N;拉力方向沿绳并指向绳,大小为F=15N.如图所示:
点评: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将力的三要素表示在图上,特别注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0.“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如图甲是用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时的情景,水龙头手柄看作是一个杠杆,请你在图乙所示的示意图中画出阻力臂L2,并画出施加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力臂L1.
考点: 力臂的画法.
专题: 作图题;简单机械.
分析: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而在通常情况下,连接杠杆中支点和动力作用点这两点所得到的线段最长,据此可解决此题.
解答: 解:过O点作阻力F2的垂线,即为阻力F2对支点O的力臂L2;
动力最小,即动力臂最长,阻力的方向已标出,所以动力的方向应该向下,连接支点O与A点,过A点作OA的垂线就得到在A点施加的最小动力F1,OA即为动力臂L1,如下图所示.
[来源学科网] 23
Word精编版,图片清晰,排版美观,含解答
.
点评: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要使杠杆上的力最小,必须使该力的力臂最大,而力臂最大时力的作用点一般离杠杆的支点最远,所以在杠杆上找到离杠杆支点最远的点即力的作用点,这两点的连线就是最长的力臂,过力的作用点作垂线就是最小的力. 31.、小宇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宇是通过观察 泡沫的凹陷程度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甲、丙 所示实验,此时实验中要控制 压力 不变;得到的结论是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小宇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
考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甲、乙所示实验,根据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分析图示实验,然后答题.
(4)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控制压力不变,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 解:(1)实验中小宇是通过观察 泡沫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由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由此可得: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由图 甲、丙所示实验实验可知,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由此可得: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没有控制物体间压力相同,所得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是错误的.
24
Word精编版,图片清晰,排版美观,含解答
故答案为:(1)泡沫的凹陷程度;(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甲、丙;压力;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4)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现象分析,本实验应用了转换法与控制变量法,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示实验即可正确解题.
32.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小红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使用塑料滑轮,第二次使用铝制滑轮,第三次使用铁制滑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物重G/物体上升的距离h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机械效率N /cm F/N s/cm η 数 1 2 3 3 3 3 10 10 10 1.6 2 2.5 30 30 30 62.5% 50%
(1)这个实验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和弹簧测力计.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匀速 拉动弹簧测力计. (3)在表中的空格处上第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40% .
(4)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提升同一物体,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低 . (5)若不计绳重与摩擦,用图所示铝制滑轮装置提起5N的物体时,测力计的读数为3N,则铝制滑轮的重力是 4 N;若用此装置提起8N的物体,测力计的读数是 4 N.
考点: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专题: 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需要测量物体的重力G、物体上升的高度h、绳端拉力F、绳端移动的距离s.所以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2)要知道需正确测量绳端拉力,需要使测力计在竖直方向匀速运动.
(3)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概念:有用功与总功之比.计算公式为η=
.
(4)要知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提升同一物体,所做有用功不变.动滑轮的越重,所做的额外功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河北省定州市2014-2015学年下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题(word版(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