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胡颓子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3-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胡颓子科植物营养成分研究进展

摘要:胡颓子科植物是一类具有多种价值的野生植物,在各个领域都起到了

重要作用,如其药用价值,食用价值;此外,还具有预防慢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抗肿瘤,抗炎、抑菌,等保健功能,因此,有着极为可观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对胡颓子科沙棘属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但是对于胡颓子属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主要对已知的胡颓子科植物化学成分如挥发油、脂肪酸、生物碱、萜类、皂苷、强心苷、糖、鞣质、蒽醌等做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胡颓子;化学成分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laeagnaceae Plant

Abstract: Elaeagnaceae plant is a kind of wild plant with a variety of function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its medical value, food value, ornamental value, the func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anti-tumor, anti-inflammatory, antibacterial functions, hence it takes quite a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value in the future study .At present, an extremely deep study has been made to Hippophae ,but the research of Elaeagnus still stays at an early stage. In order to promote further research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researchers have already detracted and found in Elaeagnaceae plant, including volatile oil, fatty acid, alkaloid, tie kind, soap glucoside , strong heart glucoside, sugar, tanning substance, anthraquinone and so on..

Keywords: Elaeagnus pungens ; chemical constituents .

前言

世界范围内胡颓子科大约有80 余种,共三个属。在我国分布有两个属,包括沙棘属 和胡颓子属,约60 种[1]。胡颓子科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其生长范围遍布全国各地。我国的沙棘属植物尽管只有4 种, 但因其含有沙棘油、富含维生素C、糖类及有机酸,等有益人类健康成分, 在过去20 余年中已得到极为深入的开发和利用, 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对于胡颓子属的研究远远不及沙棘属多。胡颓子属是我国胡颓子科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属,约有55种[1]。该属植物中许多为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 自古以来就作为中药材料被用于平喘、生津、止咳、祛热,等。历代本草均有记录,如《本草纲目》中记载“胡颓子叶治:肺虚,短气”,《中藏经》记为“治喘嗽上气”[2]。如今,在各个领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其预防慢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抗肿瘤,抗炎、抑菌等保健功能。此外,其果实可应用于饮料加工业中作为果汁的原料;其花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作为天然香料;因此,此类植物有着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与同科沙棘属植物相比, 胡颓子属具有资源丰富、种多、量大等优势, 许多品种在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及观察价值、生态价值等方面均是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一类植物资源,但是,对于胡颓子属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针对胡颓子属植物资源, 国内研究主要围绕其分类学、生药学和果树资源应用方面, 国外侧重于与其共生的根瘤菌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3]。近年来对胡颓子科植物国内研究不多, 除了少量关于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研究之外, 至今关于其化学组成成分的研究报道很少。胡颓子科植物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随其生长地理位置的不同所含的化学成分在含量和种类上也有所不同;其部位不同,所含成分含量和种类也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地区所采集的样品测得的结果也有所不同。国内已研究者有对重庆地区、川渝地区、宜昌、广东、江西、浙江、甘肃,等地方的样品做过研究分析。目前,已经提取出来以及发现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脂肪酸、生物碱、萜类、甾体、皂苷、强心苷、糖、鞣质、蒽醌、有机酸,等。为推动我国胡颓子科植物资源的进一步深入利用和开发, 本文对我国拥有的胡颓子科沙棘属和胡颓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希望能为今后开发胡颓子科植物资源作一参考。

2

下面主要就已得知的胡颓子属植物所含营养成分的研究结果做一归纳和总结:

2、营养成分 2.1 挥发油

研究表明挥发油广泛存在于沙棘属和胡颓子属植物中,主要存在于其花中。胡颓子属植物的花中一般含挥发油较多, 而且芳香气味较浓, 不但可作为天然香料,还可用于提取高级香精油。如沙枣的花中含有几十种挥发油成分, 其主要组分为肉桂酸的衍生物[2]。李兆琳等从其花中提取出挥发油, 含油量可高达0. 1%。并且他们运用GC-MS 研究了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色谱分离出85 个组分, 质谱确定了其中47 个组分的化学结构, 占总色谱流出峰面积的96. 51%[1]。通过与标准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确定了主要成分为反式-肉桂酸乙酯。此外,产地不同,所含挥发油也有差异。中国和外国的样品研究结果有所不同:芬兰研究者Hir vi 等对芬兰产沙棘Hippop hae rhamnoides L.subsp.rhamnoides 的挥发油成分做了研究, 结果得出其花中挥发油的质量分数为36 mg/ kg, 采用GC-MS 法鉴定出来了60 个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低级脂肪酸酯, 而一般天然挥发油中常见的萜烯和芳香化合物的量则很低 [4]。中国沙棘H.r hamnoides L. subsp. s inensis Rousi 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则明显不同于芬兰产沙棘, 其特点是含有大量的脂肪醛和少量缩醛。中国研究者余竞光等从中国沙棘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包括烷烃、烯烃、醛类、缩醛类、酮、酯类、萜类以及新天然产物1, 1-二乙氧基十四烷在内的80 余种成分, 其中的主要成分是正十四烷醛和正十六烷醛[5]。在实际应用中,挥发油除了能做香料之外还具有药用价值,在医学上和营养学上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以下表1是邢煜君,曹乃锋等人对宜昌胡颓子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的研究结果[6]。

3

表1 宜昌胡颓子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

No. t /min 化合物 相对含量/% KI 1 1.86 acetic acid 乙酸 0.83 666.75 2 4.34 methoxy-phenyl-oxime甲氧基苯基肟 0.56 927.68 3 17.24 (1S-endo) -acetate-1,7,7trimethyl

[6]

bicyclo -1,7,7-

4 30. 86 hexadecane 5 33. 45 ( 6 34.31 heptadecane 7 37.31 octadecane 8 37.48 2,6,10,14-tetramethyl-hexadecane

9 38.74 phthalic acid isobutyl nonyl ester

10 39.25 Z-5-nonadecene Z-5-11 40.02 nonadecane 12 40.67 hex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

13 41.82 N-hexadecanoic acid 14 44.81 lupeol 15 44.9 benzo16 45.79 5-bromo-4-oxo-4,5,6,7-tetrahydrobenzofurazan

[2.2.1]heptan-2-ol (1S-endo)

三甲基双环[2.2.1庚-2-醇 0.67 1428.5 十六烷 1.2 1.2 1893.24 Z) -3-heptadecene ( Z) -3-十七碳烯 0.8 1996. 十七烷 4.86 2034.43 十八烷 2.11 2167.10 2,6,10,14-四甲基十六烷 2.19 2174.69

邻苯二甲酸异壬酯 0.68 2232.32

十九碳烯 2.06 2255.90 十九烷 1.16 2291.71 棕榈酸甲酯 1.63 2323.48

棕榈酸 1.24 2380.76 羽扇豆醇 3.15 2508.49 [b]naphtho[2,3-d]furan

苯并[b]萘并[2,3-d]呋喃 2.26 2511.64

5-溴-4-氧代-4,5,6,7-四氢苯并呋喃 3.94 2541.20

4

97

17 45.98 24-methyl-5-Cholestene-3-ol

24 -甲基-5-胆甾烯-3-醇 1.44 2547.80

18 47.15 campesterol 菜油甾醇 7.09 2586.80 19 47.47 4,6,6-trimethyl-2-(3-methylbuta-1,3-dienyl

) -3-oxatricyclo[5.1.0.0 (2,4 )]octane

4,6,6-三甲基-2-(3-甲基-1,3-二丙烯) -3-氧三环 6.672 597.49 [5. 1. 0. 0(2,4) ]辛烷 —

20 47.67 (3.beta.) -ergost-5-en-3-ol 1.87 - (3β) - 麦角甾-5-烯-3-醇

21 48.75 taraxasterol 蒲公英甾醇 4.55 - 总计 - - 50.95

2.2脂肪酸

脂肪酸及其酯类广泛存在于胡颓子科植物中,主要分布于果实和种子中。实验表明其主要所含脂肪酸成分主要是亚油酸和亚麻酸,营养价值很高,药用价值也很高。而且α-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人体必须的不饱和脂肪酸,不可缺少,缺乏可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出现。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还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故胡颓子科物在这一方面也非常值得开发利用,可作为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是营养学和医学的亮点。沙棘所含脂肪酸的开发利用在生产中已得以实现,目前,用其加工的沙棘油已被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沙棘油的市场开发价值非常可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68 %;大果沙棘油中主要的脂肪酸是十六烷酸,9 ,12-亚油酸, 9一棕桐烯酸, 9,12,15一亚麻酸,9- 十八烯酸, 十八烷酸六种脂肪酸。

刘育梅、黄维南用索是提取法对胡颓子科胡颓子属的植物羊奶子做了脂肪酸含量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羊奶果种子脂肪酸组分相对简单,脂肪酸的含量较少,仅1.98%。以油酸(C18:1)、亚油酸(C18:2)为主要成分,含量分别为34.15%、

5

[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胡颓子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在线全文阅读。

胡颓子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90770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