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
章一第中医耳鼻喉科学发展史一、 选择题 (一)A型题
1.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五官科医生,可以说是:C 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葛洪E孙思邈 2.最早对耳聋做出定义的古籍是:D
A《周礼》B《山海经》C《礼记》D《左传》E《史记》
3.最早记载鼽嚏,并认识到本病与气候、环境的异常变化有关的古籍是:C A《内经》B《山海经》C《礼记·月令》D《左传》E《五十二病方》 4.用耳滴法、滴鼻法、吹鼻法以抢救危重患者最早记载于:C A《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肘後备急方》E《备急千金要方》 5.《内经》为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记载耳鼻咽喉口腔病证达:B A20多种B30多种C40多种D50多种E60多种 6.首次记载耳道异物、食道异物等处理方法的医着:C A《备急千金要方》B《外科大成》C《肘後备急方》D《外台秘要》E《千金翼方》 7.首次记载烧灼(烙法)治疗咽喉病的医着:E A《备急千金要方》B《外科大成》C《肘後备急方》D《外台秘要》E《千金翼方》 8首次将鼻、口、舌、唇、喉、耳病归纳在一起,并称之为七窍病的医籍是:D A《针灸甲乙经》B《肘後备急方》C《诸病源候论》D《备急千金要方》E《外台秘要》 9.“升麻揩齿方,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亮”,这是最早有关刷牙的记载,见於:E
A《本草纲目》B《备急千金要方》C《肘後备急方》D《新修本草》E《外台秘要》 10.首先提出“虚火致喉痹”病机观点的医家是:D A刘完素B李东垣C张从正D朱丹溪E严用和 11.在耳痹咽喉口齿专科古籍中,传世至今的较早的一本专着是:D A张仲景的《口齿论》B陈葆善的《白喉条辨》C沈之问的《解围元籔》 D薛生白的《口齿类要》E郑梅涧的《重楼玉玥》 12.我国最早记载鼻息肉摘除术的医家和医着是:C A王肯堂的《证治准绳》B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C陈实功的《外科正宗》 D齐德之的《外科精义》E郑梅涧的《重楼玉玥》 13.介绍了鼓膜按摩术的医着是:E A《伤寒杂病论》B《针灸甲乙经》C《圣济总录》D《济生方》E《景岳全书》 14.《重楼玉玥》创立的治疗白喉的主要方剂是:C A除瘟化毒散B神仙活命饮C养阴清肺汤D清瘟败毒散E清咽利膈汤
15.中医耳鼻咽喉科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真正在组织上、教育上、临床上完全独立的时间是:E A唐代B宋代C1949年D1958年E1972年後
16.全国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会成立的时间和地点是:D
A.1972年3月广州B.1978年12月北京C.1985年5月成都D.1987年9月南京E.1988年5月武汉 17.国家教委首先批准广州、成都两所中医学院开办“中医五官科学专业”并开始招生的时间是:E A1972年B1978年C1984年D1987年E1988年
18.由卫生部组织编写,代表我过当时最高水准的大型医学全书之分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 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其主编是:C
精心整理
A耿鉴庭B张赞臣C王德鉴D干祖望E蔡福养 二、B型题
A《周礼》B《山海经》C《礼记·月令》D《左传》E《史记》 1. 最早对耳聋作出定义的古籍是:D 2. 最早记载鼽嚏的古籍是:C 3. 最早将眼、耳、口、前後二阴归纳为九窍的古籍是:A
A《备急千金要方》B《外科大成》C《肘後备急方》D《外台秘要》E《千金翼方》 4. 首次记载耳道异物、食道异物等处理方法的医着是:C 5. 首次记载烧灼(烙法)治疗咽喉疾病的医着是:E A严用和B刘完素C张从正D李东垣E朱丹溪 6. 最早描述慢性单纯性鼻炎症状特点的医家是:B 7. 填补了前人对鼽嚏具体症状描述之空白的医家是:B A沈之问的《解围元籔》B龚居中的《红炉点雪》C薛己的《外科发挥》 D楼英的《医学纲目》E窦梦麟的《疮疡经验全书》 8. 首次记载喉麻风的医家和医着是:A 9. 首论喉结核的医家和医着是:B 10.首载喉菌、耳菌、耳痔的医家和医着是:E A《外科发挥》B《外科正宗》C《外科大成》D《重楼玉玥》E《红炉点雪》 11.首次明确提及咽喉梅毒的医着是:A 12.首次提及白喉(白缠喉)的医着是:D 13.对颈部肿块即失荣的诊治有较多论述,并认识到犯此俱为不治的医着是:B A王肯堂的《证治准绳》B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C陈实功的《外科正宗》 D齐德之《外科精义》E郑梅涧的《重楼玉玥》 14.我国最早记载鼻息肉摘除术的医家和医着是:C 15.对耳鼻喉舌口齿外伤有较全面论述(如气管吻合术、耳廓外伤整形术、舌外伤整形术)的医家和医着是:A D型题
1.1973年在长沙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填补了我国先秦时期临床史料的空白,其中在耳鼻咽喉口腔方面:BD A涉及内容十余处B涉及内容二十余处C涉及内容三十余处D涉及病证十余个D涉及病证五个 2.朱丹溪的学术思想,在耳鼻咽喉口腔科学领域的反映,主要有两方面:AB A重视阴虚,首先提出虚火致喉痹的观点B重视痰证C重视扶正祛邪 D注重气虚挟痰E重视病因病机的分析 3.国家教委於1988年首先批准哪两所中医学院开办“中医五官科学专业”,并开始招生:广州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AE 4.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AC
A首创“喉痹皆属於夥”的观点B首先提出虚火致喉痹的病因病理由
C首先报导内腔镜取异物的原始方法:纸卷成筒,放入口内,再用筷子缚住小钩,把误吞的铜钱取出
D.首先记载耳道异物的处理方法:百虫入耳,好酒灌耳内而出 E首先报导鱼刺鲠喉的取出方法 (四)X型题
1.在《周礼》中,被称作九窍的功能器官是:ABCDE A眼B耳C鼻D口E前後二阴
精心整理
2.《金匮要略》最早记载“救卒死而目闭者”使用的方法是:BCD A滴眼B滴耳法C滴鼻法D吹鼻法E吹喉法 3.《伤寒论》治疗少阴咽痛证运用的方剂是:ABCD
A猪肤汤B甘草汤或桔梗汤C苦酒汤D半夏散及汤E吴茱萸汤
4.夏商时期,对耳鼻咽喉口齿病已有初步认识,甲骨文中除有疾耳、疾齿、疾舌等文字外,还 有:ADE
A疾口B疾咽C疾喉D疾自E疾言
5.东晋葛洪的《肘後备急方》首次记载了多种异物的处理方法,肺气肿异物有:ACD A耳道异物B鼻腔异物C气管异物D食道异物E口腔异物 二、非选择题 (一) 名词解释
1.贞旨自疾2.耳目痹医3.咽中如有灸脔肉4.颡叫子5.太医署 (二)填空题 1.《周礼》中,将__、__、__、__、__称作“九窍”。 2.据《史记》记载,__可算是我国最早的五官科医生。 3.最早对耳聋做出定义的古籍是《__》。 4.最早记载鼽嚏,并认识到此病与气候、环境等异常变化有关的古籍是《__》。 5.滴耳法、滴鼻法、吹鼻法最早记载於《__》,用以__。 6.《__》最早描述妇人咽中如有脔肉一证,即现称之,用__汤治疗也运用至今。 7.《伤寒论》对少阴咽痛证进行辨证施治,运用__、__、__、__、__等方法治疗,至今仍为临床所采用。 8.西元624年,唐朝政府设立__,可以说是世界商最早的医学校。其医科中有__专业,使五官科在临床及医学教育中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9.唐代__着《__》,首次将__归纳在一起,称为“七窍病”,整卷独立地介绍了五官科病证。 10.金元医家__首先报导内腔镜取异物的方法,纸卷成筒,放入口内,再用筷子缚小钩,把误吞入的铜钱取出。 11.金元时代,李东垣的__法,给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的内治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朱丹溪的__学说至今在耳鼻咽喉口腔科领域里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12.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首先提出__致喉痹的病因病机,其__学说至今在耳鼻咽喉口腔科中仍占有重要位置。 13.薛己的《__》一书,使传世至今的耳鼻咽喉口齿专科书中较早的一本。 14.在《__》一书中最早了鼻息肉摘除术。 15.明代曹士衍的《__》记载了咽鼓管自行吹张法治疗耳重的方法,比《灵枢·刺节真邪》记载的方法更加明确具体。 16.张景岳的《__》卷二十七中介绍了有效实用的治疗白喉的主要方剂。 18.西元年月,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会在市正式成立。 (三)判断说明题
1.《内经》为我国最早记载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的古籍。 2.中医耳鼻喉科早在唐朝已建立了。
3.《内经》最先描述了有关梅核气的症状。 4.扁鹊市我国最早的五官科医生。
5.《内经》为中医耳鼻咽喉口齿科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寄出。
6.《诸病源候论》最早记载了耳道异物、气道异物及食道异物的处理方法。
精心整理
7.刘完素首先报导内腔镜取异物的原始方法:用纸卷成筒,放入口内,再用筷子缚小钩,把误吞的铜钱取出。
8.《外科大成》首先报导鼻息肉摘除的手术方法。 9.《景岳全书》首先记载了耳咽管自行吹张法。 10.《医宗金鉴》首先记载鼓膜按摩法。
11.《口齿类要》是传至今日的最早的咽喉口齿科专书。 12.第一本《中医耳鼻喉科学》专门教材於1960年出版。 (四)简答题
1.《周礼》中,被称作九窍的功能器官包括哪些?
2.《礼记·月令》曰:“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请简述其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3.清代有哪些重要的疫喉专着(请列出6部以上)? 4.清代在喉科方面有哪些综合性的重要着作(不含疫喉专着,请列出6部以上)? 5.新中国成立後,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的新兴,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简述之。 (五)论述题 1.《伤寒杂病论》对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的治疗,主要有哪些贡献? 2.试述《内经》对耳鼻咽喉口腔科发展的影响。 3.两晋至隋唐时代,耳鼻咽喉口腔科有哪些重大发展? 4.试述金元四大家对耳鼻喉科的贡献。 5.明清时代在耳鼻咽喉口腔科方面有哪些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 二、 非选择题 (一) 名次解释 1. 语出夏商时代的卜辞,意为一个叫旨的人,鼻子害了病。“自”是鼻的意思。 2.见於《史记》,为我国最早的五官科医生的名称。据说扁鹊国洛阳时曾当过耳目痹医。 3.见於《金匮要略》,意为咽中如有异物梗阻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现在称之“梅核气”。 4.见於宋代的《梦溪笔谈》,一种以竹木牙骨之类做成的类似于现代的人工喉的装置。 5.为唐朝政府设立的一种培养医学人才并兼顾医疗的专门机构。 (二)填空题 1.眼鼻耳口二阴 2.扁鹊
3.礼记·月令 4.金匮要略抢救危重患者 6.金匮要略梅核气半夏厚朴 7.猪肤汤甘草汤桔梗汤苦酒汤半夏散及汤 8.太医署耳目口齿
9.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鼻口舌唇齿喉耳 10.张从正
11.益气升阳养阴 12.虚火养阴 13.口齿类要 14.外科正宗 15.保生秘要
16.景岳全书鼓膜按摩术
精心整理
17.养阴清肺汤 18.19879南京
(三)判断说明题
1.不正确。早在夏商时代的甲骨文卜辞已有关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的记载。
2.不正确。唐朝的医学分科中有耳目口齿科,并非现代概念上的中医耳鼻喉科。 3.不正确。最早描述有关梅核气症状的医籍时《金匮要略》。 4.正确。此事蹟见於《史记》。 5.正确。
6.不正确。最早记载耳道异物、气道异物及食道异物的处理方法的古籍时晋代葛洪所撰的《肘後备急方》。
7.不正确。此方法为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首先报导。
8.不正确。鼻息肉摘除手术的原始方法为《外科正宗》首先报导。 9.不正确。耳咽管自行吹张法系《灵枢·刺节真邪》中首先记载。 10.不正确。鼓膜按摩法为《景岳全书》中首先记载。 11.正确。 12.不正确。第一本《中医耳鼻喉科学》专门教材出版於1980年。 (四)简答题 1.包括眼、耳、口、前後二阴共九窍。 2.有两层含义:一是现存古籍中对鼻鼽的最早记载,说明中医学历史悠久;二是说明当时已认识道疾病与气候、环境的异常变化有关。 3.清代除产生了大量的疫喉专着外,还有近50部综合性咽喉科专着,较重要的有:《尤氏喉科秘书》、《喉科指掌》、《咽喉经验秘传》、《经验喉科紫珍集》、《重楼玉玥》、《喉科心法》等。
4.从乾隆十二年至光绪二十八年的一百多年间,白喉、疫喉痧等传染病几度流行,对人民生命危害极大,同时也促进了对疫喉的防治研究,其间有40余部疫喉专着问世,较重要的有:《时疫白喉摘要》、《喉科白腐要旨》、《白喉全生集》、《白喉治法表抉微》、《白喉条辨》、《疫痧草》、《疫喉浅论》、《烂喉辑要》、《白喉正义》等。 5.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进入新兴时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①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真正独立,专业队伍不断扩大。②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专业教育快速发展。③不断整理和提高本学科理论。④中西医结合使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出现了广阔的前景。 (五)论述题 1.主要有一下三方面的贡献:①运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号子里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疾病,如在《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对少阴咽痛证就有:虚火上炎者用猪肤汤;客热上干者用甘草汤或者桔梗汤;咽喉生疮者用苦酒汤;客寒上犯者用半夏散及汤。较以前之一方治一病前景了一大步,因而疗效确切。②介绍了不少治疗本专科疾病的经验。入《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最早记录了现称之为“梅核气”一病,并用半夏厚朴汤治疗。《金匮要略》还论述了衄血的病机、证治、预後、治疗禁忌等,至今仍有临床价值。其数十首方剂,至今仍用於本专科临床。③外治法的使用:《金匮要略》不仅临证处方丰富多彩,剂型及外治法亦多种多样。除传统的汤、丸、散、酒、洗剂外,还有滴耳、滴鼻、吹鼻等剂型及方法。入“救卒死而目闭者,用捣薤汁灌耳中,吹皂荚末鼻中“滴耳法、滴鼻法、吹鼻法均最早记载於此。
2.主要有五方面:①概括的论述了耳鼻咽喉口腔的生理功能。入《灵枢·忧患无言》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②认识捣耳鼻咽喉口腔不是孤立的器官,而是通过经络联系,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主舌……在窍为舌”、“肺主鼻……在窍为鼻”等。③对本专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也有不少的论述。《素问·气厥论》:“胆移热於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中医耳鼻喉科学发展史 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