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
5.1.5. 光功率放大器要求
分光器1主设备1分光器2主设备2光功率放大器信令采集共享系统
注:当分光后光信号不满足采集设备接入要求时,可选择使用光功率放大器。
光功率放大器用于光口链路分光后光信号光层放大,提高单跨段传输距离,可广泛应用于长距离、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系统,作为功率放大器以提高发射机的功率。
5.2. 信令采集网关
信令采集网关接收来自采集设备的全量原始信令数据,并把数据IP封装后传输到信令共享平台。在全量信令数据未成功传送到信令共享平台的情况下,信令采集网关应缓存全量信令数据,以便数据重传,同时应提供相应的告警信息。
实现Mc口全采全监,而对Abis接口实现全采集和按需分片灵活采集结合。过滤功能由信令采集信令网关实现,过滤粒度支持LAC、BSC、CGI。基于CGI的过滤需要信令采集网关对来自采集设备的原始信令进行简单解码,筛选出符合条件的CGI信令数据,再进行数据封装处理。对原始信令的过滤处理不得影响设备性能。
5.2.1. 电口数据采集设备
电口数据采集设备采用多时隙配置的采集模块,支持系统链路多时隙接入,同时支持低速64K和高速2M信令链路的混插混用接入,以满足HSTP或LSTP等高负荷链路监测需要。
接收由DXC设备进行时隙收敛后的数据,完成集中的信令采集、分拣处理;数据采集功能模块监测接口信令链路,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加载时间戳,根据信令消息类型进行多路输出。
5.2.1.1. E1口数据采集设备
支持多链路接入,支持级连方式监测多时隙信令链路。满足非IP封装数据采集。
对Abis接口采集设备,还应支持E1链路中自动扫描、自动配置Abis链路的功能,并支持链路变化和统计情况的上报:
? 采集设备能对接入的E1时隙进行扫描,自动识别出其中有信令的时隙位置及其速
7
QB-╳╳-╳╳╳-╳╳╳╳
? ? ? ? ? ? ?
率类型。
支持初始扫描和日常扫描,初始扫描完成链路自识别,日常扫描及时识别时隙链路的调整,扫描周期可配置。
日常扫描不能影响信令数据的采集。
自动扫描支持的信令速率有:64Kbit/s、32Kbit/s、16Kbit/s。
经扫描发现的信令链路,采集设备能自动对其进行配置并采集数据,同时,从采集配置中去除没有信令数据的链路采集,避免采集能力的浪费。 发现CGI及链路变化情况主动上报。
支持IF1的SDTP实时通信协议及信令数据压缩传送等功能要求。
采集设备支持链路统计功能,并将统计结果上报给网管,支持的统计功能如表5-1所示:
表5-1E1链路统计上报 说明 当前链路上采集的正确的信令帧数 当前链路上采集的错误的信令帧数,包括CRC错误等 当前链路上由于采集性能不足等原因,造成采集设备漏采的信令帧数 当前链路上按照一定的过滤规则(比如长度)而被过滤掉的信令帧数 当前链路上送往信令采集网关的信令帧数 统计功能 采集正确的信令帧数 采集错误的信令帧数 采集丢失的信令帧数 过滤的信令帧数 送往信令采集网关的信令帧数 ? 对Abis信令链路,支持通过高密度的采集设备直接接入Abis E1链路采集,即不通过DXC进行收敛或电光转换设备进行采集。
5.2.1.2. IP封装数据采集设备
IP封装数据采集设备对IP协议封装的数据进行采集,满足多种链路检测需求,符合网络的发展要求。
5.2.2. 光口数据采集设备
光口数据采集设备支持对光纤传输的数据进行采集,光口采集设备一般由ADM设备(分插复用设备)及光口信令采集设备组成,ADM设备负责完成含有信令链路的E1收敛和整理,光口采集设备负责进行信令采集。对于ABIS信令数据的采集,不使用ADM设备进行链路的收敛和整理。采集设备直接接入光纤,由采集设备完成对ABIS链路的自适应,实现ABIS信令数据的采集。
5.2.2.1. 7号信令E1口数据采集设备
支持所有非IP协议封装的光口数据采集。并且进行链路统计:FISU,LSSU,MSU的个数和比例;重发MSU,错误信号单元的个数和比例。在此基础上计算每条链路负荷。
8
QB-╳╳-╳╳╳-╳╳╳╳
5.2.2.2. Abis信令数据采集设备
对光口数据的Abis采集设备,要求支持:
? 支持采集的光口速率类型有:STM-1/4/16/64。
? 支持对光口中的E1链路进行自扫描、自配置采集功能,以适应网络的变化情况,
支持链路状态统计功能。
? 主动发现链路变化情况并主动上报;
? 支持IF1的SDTP实时通信协议及信令数据压缩传送; ? 支持信令数据封装为IP包输出。
? 支持对不同速率的链路的自适应采集,无需人工配置速率,混接速率包括:64kbit/s、
32kbit/s、16kbit/s;
? 信令网关设备选择在承载网络上采集Abis口信令时,需要适应承载网络设备的组
网情况。当端到端采用SDH/MSTP设备组网时,信令网关设备要能够通过解STM-N帧的方式获取需要的数据。
5.2.2.3. IP封装数据采集设备
支持IP封装的光口数据信令采集,并且进行链路统计:FISU,LSSU,MSU的个数和比例;重发MSU,错误信号单元的个数和比例。在此基础上计算每条链路负荷。
6 性能指标和可靠性要求
6.1. 可靠性要求
? 计算机系统应采用高可用结构、容错结构或其它可靠性技术,同时对重要硬件部分
应采用双备份。
? 系统的硬件与软件相互配合,提供对系统故障的管理能力。 ? 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大于1年。 ? 系统设计寿命应大于10年。
? 系统的故障能隔离在模块内,不具备扩散性。 ? 选用质量可靠的传输链路、并提供主备路由。
6.1.1.
? ? ? ?
高阻跨接设备
高阻隔离器应能够提供测试端口;
高阻跨接口相对于E1电路的阻抗都大于2000Ω;
在正常工作时,跨接后对原E1信号的影响小于0.3dB;
高阻跨接器件与后面的信号放大器件配合,使得流经高阻跨接器件的弱E1信号可以在经过30~50m传输后,依然不产生任何额外的误码。
9
QB-╳╳-╳╳╳-╳╳╳╳
6.1.2.
DXC设备
? 信令交叉能力:支持64Kbit/s链路、N×64Kbit/s信令链路、2Mbit/s的交叉连接能力,
且支持混插;满配置时时隙交叉连接能力至少为512×512,即实现从输入的512时隙任意交叉出512时隙(即16个单向E1输入,16个单向E1输出);对Abis采集设备,还要求支持16Kbit/s链路、32Kbit/s链路的交叉连接能力,满配置时时隙交叉连接能力至少为1024×1024( 32个单向E1输入,32个单向E1输出);
? 输入与输出:支持E1高阻跨接接入,高阻跨接阻抗为2000欧,DXC设备输出信号
电平符合G.703标准,即75欧阻抗时标称电平为2.37V,120欧阻抗时标称电平为3.0V;
? 线路编码:HDB3编码;
? 级联:支持级联,同时也提供测试端口,支持端口环回测试; ? 热插拔:支持板卡或者模块的热插拔(且不中断设备的运行);
? 时延:设备总时延不大于800ns(从输入到完成时隙交叉连接输出); ? 定时与同步:DXC支持多种同步工作方式。
? 支持从2048kbit/s链路提取时钟,时钟链路应可设置优先级。当高一级时钟发生故
障时,设备能够自动倒换到下一级时钟,并且不中断业务。当高一级时钟恢复正常后,设备应能自动或/和人工倒回。
? 具有2048KHz或2048Kbit/s外同步时钟输入接口,接口标准符合ITU-T建议G.703的
规定,接口阻抗为75ohm或120ohm。
? 网管:有强大的系统网管功能,支持带内/带外和远程登录,带内通路可任意设置。
可视化界面,方便对系统进行配置、监控。提供工作状态指示窗口,支持在线时隙调整配置及本地人机命令接口及图形化操作接口。对无信号或无MSU能够自动告警,具备误码检测或帧丢失检测告警统计功能、故障管理功能;
? 电源:应能在下列供电变化范围内正常工作: ? 交流: ~220V ±5%,50Hz ±5% ? 直流: -48V 范围 –40V ~ -57V
? 提供专用接地端口,可方便地安装在标准机架内。
6.1.3. 信令采集网关
6.1.3.1. 电口数据采集设备
? 单台信令采集网关的最大能力(单位U最大采集能力下的链路数量以及信令链路的
最大负荷):单位U支持双向64Kbit/s信令采集信令链路数不低于256对,单位U支持双向高速2Mbit/s信令采集信令链路数不低于8对,单位U支持双向Abis链路数不低于512对,其中信令链路的最大负荷不低于0.8爱尔兰。以太网电口的处理能力要求100MFE口单端口处理能力应达到70M线速处理能力以上,1000MGE口处理能力在700M线速处理能力以上,丢包率要求<10-7。单台信令采集网关的处理能力应大于设备的最大采集能力。
? 输入:应支持DDF高阻跨接和跨接后经外部收敛的16Kbit/s、32Kbit/s、64Kbit/s、
2Mbit/s、155Mbit/s接入;应支持交换机内部收敛后2Mbit/s接入;
10
QB-╳╳-╳╳╳-╳╳╳╳
? 信令采集模块
? 信令采集模块每个E1口最少支持16条64k/32k/16kbit/s信令链路,兼容高速
2Mbit/s信令链路,采集器应保证在64kbit/s链路平均负荷为0.6Erl,高速2Mbit/s链路平均负荷为0.8Erl下能准确接收,采集器单条链路峰值负荷应达到1Erl; ? 信令采集模块应具有热插拔的功能,而不影响系统的工作; ? 支持远程的信令采集模块的初始化工作;
? 只需做软件配置或者更换某块板卡即可分别支持各类型板卡,而不需要更换整台设
备;
? 模块无单点故障,采集设备应具有集群机制,可以实现链路处理的N+1备份; ? 同步:支持对采集的数据打“时间戳”,各信令采集网关之间、同一信令采集网关的
不同采信令采集模块之间应保持时间同步;
? 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可靠性:信令采集网关监测数据合成错误率不高于10-7 ; ? 网管
? 支持远程操作和配置采集处理参数。通过人机命令方式可方便地选择被监测的
信令链路,有选择地上传采集的信息。配置过程不能中断其他部分的正常工作; ? 采集处理设备可自动报告信令采集处理设备的资源利用情况,包括CPU负荷,
内存占用情况、硬盘占用、端口状态等; ? 采集处理设备具有自测的能力;
? 具有告警功能,并连接系统的集中操作维护平台;
? 能够辨识信令采集网关物理级故障和信令链路物理级故障;
? 可靠性:要求系统整机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不低于30000小时;系统应能连
续7×24小时不间断工作;故障修复时间小于半小时; ? 电源
? 采用主备的双电源系统,电源为线与热备份; ? 应能在下列供电变化范围内正常工作: ? 交流: 220V ±5%,50Hz ±5% ? 直流: -48V 范围 –40V ~ -57V ? 整机架满配功率低于3000W 6.1.3.2.
光口数据采集设备
制订光接口指标的依据是94年1月的《光同步传输网技术体制》和ITU-T建议,尤其是G.957。光接口指标中各参数的依据应符合G.957第三节,以L-1.1为基本要求。
当用户要求超长段时可另议,R和S点定义符合G.957第四节。
R和S之间的传输性能在R和S之间的传输性能应符合G.957第三节的要求,见表6-1R和S之间的传输性能。
? 单台光口信令采集网关的最大能力(单位U最大采集能力下的链路数量以及信令链
路的最大负荷):单位U支持双向STM-1(155M)物理链路数不低于4条,单位U支持双向64Kbit/s信令采集信令链路数不低于2048对,单位U支持双向高速2Mbit/s信令采集信令链路数不低于128对,信令链路的最大负荷不低于0.6爱尔兰。以太网光口的处理能力要求100MFE口单端口处理能力应达到70M线速处理能力以上,1000MGE口处理能力在700M线速处理能力以上,丢包率要求<10-7。单台信令采集网关的处理能力应大于设备最大采集能力。
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中国移动信令监测系统设备规范-信令采集网关分册(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