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1)(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8-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电阻应变仪,初步掌握电测方法。 2.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 3.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1. 组合实验台中纯弯曲梁实验装置 2. 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 3. 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在纯弯曲条件下,根据平面假设和纵向纤维间无挤压的假设,可得到梁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为

??M?y

Iz式中M为弯矩,Iz为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y为所求应力点至中性轴的距离。

为了测量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在梁的纯弯曲段沿梁侧面不同高度,平行于轴线贴有应变片(如图3-1)。

△ P/2 △ P/2

1

#

h 3

4

a 5 a b L # # #2 #图 3-1 应变片在梁中的位置

当梁受弯曲时,即可测出各点处的轴向应变?i实(i=1、2、3、4、5)。由于梁的各层纤维之间无挤压,根据单向应力状态的虎克定律,求出各点的实验应力 为:

?i实?E?i实(i=1、2、3、4、5)

式中E是梁材料的弹性模量。

10

实验可采用半桥单臂、公共补偿、多点测量方法。采用增量法加载,每增加等量的载荷△P,测得各点相应的应变增量为??i实,求出??i实的平均值??i实,依次求出各点的应力增量??i实为:

??i实?E??i实 (3-1)

把??i实与理论公式算出的应力增量:

??i理??M?yi (3-2) Iz加以比较从而验证理论公式的正确性。从图 3-l的试验装置可知,△M应为:

?M?四、实验步骤

1.设计好本实验所需的各类数据表格。

1?P?a (3-3) 22.测量矩形截面梁的宽度b和高度h、载荷作用点到梁支点距离各应变片到中性层的距离yi。 拟订加载方案。先选取适当的初载荷P0(一般取P0 =10%Pmax左右),算Pmax(Pmax≤4000N),分4~6级加载。

3.根据加载方案,调整好实验加载装置。

4.按实验要求接好线,调整好仪器,检查整个测试系统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加载。均匀缓慢加载至初载荷P0,记下各点应变的初始读数;然后分级等增量加载,每增加一级载荷,依次记录各点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值εi,直到最终载荷。实验至少重复两次。见附表2

6.作完实验后,卸掉载荷,关闭电源,整理好所用仪器设备,清理实验现场,将所用仪器设备复原,实验资料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

五、实验结果处理 1. 实验值计算

根据测得的各点应变值εi求出应变增量平均值??i实代入胡克定律计算。 各点实验应力计算:

?i实?E?i实?E???i实?102. 理论值计算

?6

11

载荷增量 △P= N 弯距增量 △M=△P·a/2= N·m 各点理论值计算:

3. 绘出实验应力值和理论应力值的分布图

分别以横坐标轴表示各测点的应力σi实和σi理,以纵坐标轴表示各测点距梁中性层位置yi,选用合适的比例绘出应力分布图。

表3-1实验值与理论值的比较

测 点 1 2 3 4 5

表3-2 试件相关数据

应变片至中性层距离(mm) Y1 Y2 Y3 Y4 Y5

表3-3 实验数据 载荷 N 各 测点电阻应变仪读数 με 1 2 3 P △P εP △εP 平均值 εP △εP 平均值 εP △εP 平均值 εP 500 500 1000 500 1500 500 2000 2500 500 3000 500 梁的尺寸和有关参数 宽 度 b = 20 mm 高 度 h = 40 mm 跨 度 L = 600 mm 载荷距离 a = 125 mm 弹性模量 E = 210 GPa 泊 松 比 μ= 0.26 惯性矩Iz=bh3/12=1.067×10-7m4 理论值σi理 (MPa) 实际值σi实 (MPa) 相对误差 12

4 5 △εP 平均值 εP △εP 平均值

六、思考题

1.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弯曲正应力的大小是否受弹性模量E的影响? 3.实验时没有考虑梁的自重,会引起误差吗?为什么?

4.梁弯曲的正应力公式并未涉及材料的弹性模量E,而实测应力值的计算却用上了弹性模量E,为什么?

13

实验四 材料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常用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 2. 验证胡克(Hooke)定律。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1. 组合实验台中拉伸装置 2. 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 3. 游标卡尺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试件采用矩形截面试件,电阻应变片布片方式如图4-1。在试件中央截面上,沿前后两面的轴线方向分别对称的贴一对轴向应变片R1、R1ˊ和一对横向应变片R2、R2ˊ,以测量轴向应变ε和横向应变εˊ。

P P

R1 R1ˊ R1 R R R2 R2ˊ R2 b h 补偿块

P P

图 4-1 拉伸试件及布片图

1. 弹性模量E的测定

由于实验装置和安装初始状态的不稳定性,拉伸曲线的初始阶段往往是非线性的。为了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实验宜从一初载荷P0(P0≠0)开始,采用增量法,分级加载,分别测量在各相同载荷增量△P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增量△ε,并求出△ε的平均值。设试件初始横截面面积为A0,又因???l/l,则有

E??P

A0?? 1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1)(3)在线全文阅读。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68118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