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16回风巷揭11#煤层专项防突设计及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定揭煤区域采取的防突措施有效,为无突出危险性。从而按确定安全岩柱厚度(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再采取钻屑解吸指标法验证揭煤区域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3)若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放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指标未满足检验指标时,则判定采取的防突措施无效,必须继续执行预抽煤层瓦斯的防突措施,只有各项指标达标后,方可允许掘进。
3、煤层原始瓦斯含量及所需抽放量计算 V=S×h= 39.7×28.4×1.73=1950.54 (m3)
Q(总)= V×1.39×17.59=1950.54×1.39×17.59=47690.91 m3 式中:V为:钻孔控制范围内煤体体积 m3
Q(总) 为:钻孔控制范围内煤体瓦斯总量 m3 1.39为:煤的容重
17.59为:吨煤瓦斯含量
根据煤层残余瓦斯小于8m3/t的要求,则所需最少抽放瓦斯量为: Q(抽)=Q(总) ×(17.59-8)/17.59 =26000.90 m3
经抽放计量,只有当钻孔控制范围内瓦斯抽放纯量大于26000.90 m3后方可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4、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取煤样钻孔布置设计及参数:
在距所揭煤层法向距离7m的工作面迎头布置5个取煤芯钻孔,其中1#孔开孔在迎头距上帮1.7m,距底板1.4m位置,方位63o,倾角17o,孔深42.9m,终孔点位于揭煤位置的巷道上帮轮廓线外11m的煤层内;2#孔布置在巷道中线上,开孔距巷道顶板1.4m,方位97°,倾角17o,孔深35.6m,终孔点位于揭煤位置的煤层中部;3#孔开孔在迎头距下帮1.7m,距底板1.4m位置,方位124o,倾角17o,孔深40.0m,终孔点位于揭煤位置的巷道东帮轮廓线外8m的煤层内;4#孔布置在迎头中线上,距底板1.0m位置,方位97o,倾角12o,孔深55.7m,
第 10 页
111116回风巷揭11#煤层专项防突设计及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终孔点位于揭煤位置往前水平距22m的煤层中部;5#孔布置在迎头中线上,距底板1.8m位置,方位97o,倾角25o,孔深22.7m,终孔点位于揭煤位置往后水平距12m的煤层中部。《111116回风巷揭煤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孔设计图》附后。
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必须严格执行GB/T23250-2009《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规定,严格按照上述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孔设计参数将检验孔施工到位后取煤样对煤体残余瓦斯含量进行测定。
二、掘至巷道顶板距煤层底板最小法向距离1.5m处的区域验证: 1、当工作面掘进至与煤层法向距离1.5米的位置时,采用钻屑瓦斯解析指标法对区域防突措施进行验证。
2、区域验证指标临界值:
1)钻屑量S临界值为6 kg/m,钻屑量Smax≥6 kg/m时为突出危险,Smax<6 kg/m时为无突出危险。
2)钻屑解吸指标K1临界值为:干煤0.5 ml/g.min1/2;湿煤0.4 ml/g.min1/2,为干煤样时K1≥0.5 ml/g.min1/2时有突出危险,K1<0.5 ml/g.min1/2时为无突出危险;为湿煤样时K1≥0.4 ml/g.min1/2时有突出危险,K1<0.4 ml/g.min1/2时为无突出危险。
3)验证过程中任一指标达到或超过临界值时均判定为有突出危险,防突措施无效,采取补充防突措施,只有各项指标达标后,方可允许掘进。
3、区域验证方法:
1)揭露煤层前,施工效果检验孔对煤层突出危险性指标进行测定。 在111116回风巷迎头顶板上布置5个检验钻孔,其中1#验证孔布置在迎头中线上顶板位置,方位97o ,倾角90o ,孔深3.3m,设计控制到揭煤位置煤层中部;2#验证孔开孔距于迎头距巷道上帮1.0m,方位34o ,倾角27o ,孔深4.5m,
第 11 页
111116回风巷揭11#煤层专项防突设计及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揭煤位置巷道下帮轮廓线外3.0 m范围;3#验证孔开孔距迎头1.5m,水平距巷道下帮1m,方位160o ,倾角27 o ,孔深4.5m,设计控制到揭煤位置巷道上帮轮廓线外3.0 m范围;4#验证孔布置在迎头中心线上开孔距巷道顶板0.4m,方位97o ,倾角59o ,孔深4.4m,设计控制到揭煤位置往北4m范围;5#验证孔布置在迎头中心线上开孔距巷道顶板0.8m,方位97o ,倾角52o ,孔深5.3m,设计控制到揭煤位置煤层往前4m范围。《111116回风巷揭煤区域验证孔设计图》附后。
钻孔进入煤层后,每打1m测定钻屑量S一次,每两米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值一次,直至钻孔穿过煤层见岩。若煤样为干煤,测得的k1max值小于0.50mL/g·min1/2和Smax小于6Kg/m,或若煤样为湿煤,测得的k1max值小于0.40mL/g·min1/2和Smax小于6Kg/m,则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反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区域验证为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必须采取补充防突措施,再进行区域验证,直至措施有效为止。在区域验证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的情况下,通风工区根据区域验证情况及时编制区域验证报告单报矿总工程师审批,审批同意后,按爆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实施远距离爆破揭开煤层。
第七章 补充防突措施
区域验证(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必须采取补充防突措施,再进行区域验证,直至措施有效为止。
工作面防突措施为超前浅孔排放,即是在工作面迎头施工27个Ф89mm、深度为3.9~9.1m的超前排放钻孔。钻孔分三排布置,第一排布置于迎头顶板轮廓线上,第二排、第三排距顶板分别为0.4m和0.8m,每排钻孔开孔位置距巷帮0.2m,
第 12 页
111116回风巷揭11#煤层专项防突设计及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开孔间距为0.5m,终孔间距为2m,钻孔控制到揭煤点巷道两帮轮廓线外5.8m范围以其前方5m范围,对控制范围的煤体瓦斯及应力进行排放,排放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111116回风巷排放钻孔设计图》。
第八章 安全防护措施
一、工作面避难所
在111116回风巷起爆地点(1500轨道石门)设置一个避难所,避难所设置要求如下:
(1)避难所规格为深×宽×高=4m×4m×2m,采用锚网喷支护。避难所设置向外开启的隔离门,隔离门设置标准按反向风门标准安设。
(2)避难所内放置足量的饮用水、安设供给空气的设施,每人供风量不得少于0.3m3/min。如果用压缩空气供风时,必须设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避难所内应配备至少15台隔离式自救器,并设与矿调度室直通的电话。
二、建立压风自救系统
压风自救系统安设在压缩空气管路上,由施工单位安设,压风自救系统必须完好且使用方便。从111116回风巷开门口至迎头每隔100m安设一组压风自救系统,最后一组距迎头距离控制在25—40m范围内。各警戒点和起爆点必须各安设一组压风自救系统。每组压风自救系统至少能供5~8个人使用,压缩空气供给量每人不得小于0.1m3/min,起爆点安设的压风自救系统必须能够满足同时撤到该地点的最多人员使用(至少能供10个人使用)。《111116回风巷压风自救系统示意图》附后。
三、防突反向风门的设置情况和管理措施:
在1500轨道石门、轨道暗斜井上部车场、管子暗斜井、11E11#层集中机巷、
第 13 页
111116回风巷揭11#煤层专项防突设计及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111116机巷和11E7#层集中运输巷已分别构筑有一组二道正反向防突风门。风门墙垛厚度不小于1.0m,墙垛嵌入巷道两帮不小于0.5m,风门板厚度不小于50mm,通过风门的水沟和溜子孔均安设有防逆流隔断装置,防逆流隔断装置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板加工,防突风门墙体上的风筒均采用防逆流铁风筒。施工单位必须在风门处准备沙袋,放炮前,由施工单位当班班排长负责放下防逆流隔断装置,并用沙袋堵上。反向风门的关闭情况,溜子孔和水沟的压实堵严情况,由相关工作面当班瓦检员负责监督检查。
四、远距离爆破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1、揭煤岩巷掘进期间,按《111116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设岗、停电、撤人,掘进至远距离爆破揭开煤层位置时,必须按照《111116回风巷揭煤放炮撤人设岗示意图》设好警戒岗,所有警戒岗距爆破点距离不得小于300m。起爆点设在1#岗位置,该位置必须设置有放炮说明牌,放炮说明牌上说明符合放炮条件的主要要求,并安设一部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撤人、设岗及停电说明如下(《111116回风巷揭煤放炮撤人设岗示意图》附后):
设岗位置:
1#岗(兼起爆点)位置:设在1500轨道石门风门进风侧;警戒人员职责:阻止人员进入警戒区域。
2#岗位置:设在11E11#层集中机巷风门进风侧;警戒人员职责:阻止人员进入警戒区域。
3#岗位置:设在轨道暗斜井回风联络巷与轨道暗斜井交叉口处;警戒人员职责:阻止人员进入警戒区域。
第 14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111116回风巷揭煤安全技术措施22(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