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生产装置、压力容器、动力机械、电气、管道、建(构)筑物等发生故障或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产量损失或修复费用达到规定数额的为设备事故。
4.1.3成品、半成品不符合国家或企业规定的质量标准,机电设备检修不符合要求,原辅料或产品因保管、包装不良而变质等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公司声誉的为质量事故。
4.1.4 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的为伤亡事故。
4.1.5 发生着火失去控制,并对财产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为火灾事故。
4.1.6 化学性或物理性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为爆炸事故。
4.1.7发生生产事故或“三废”、化工原料及有毒有害物质由于排放或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人员中毒的为环保事故。
事故管理分工
a.生产事故---生产技术部门
b.设备事故---设备部门
c.伤亡、中毒事故---安全部门
d.火灾事故---安全部门
e.质量事故---质量检验部门
f.环境事故---环保部门
4.2事故损失的计算
4.3.1事故直接损失包括原材料损失,成品(半成品)损失和设备损失。
4.3.2产量损失,是从事故发生时起至恢复正常生产时止,按日计划产量计算的总损失量,设备修复后,因能力降低而减产部份可不计算在内。产量损失费按单位成本计算。
4.3.3 事故损失总额为直接损失与产量损失之和。
4.4 管理分工与报告程序
4.4.1企业各类事故管理,由生产副总负责,各职能部门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分工管理的事故,负责调查、登记、统计和报告。
4.4.2 凡发生事故,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向领导报告,而后逐级报告。对重大事故应立即快速方法,向上级机关报告。
4.4.3发生事故的基层组织,应按规定填写事故报告,送企业的主管部门。对重大事故,企业应写出调查报告,报送上级机关。
对于事故现场应进行保护,在事故调查未进入现场前,任何人不得擅自移动现场物件。因抢救人员和4.4.4.
国家财产,防止事故扩大而需移动现场部分物件时,必须作出标志绘制事故现场图。摄影或录像并详细说明。清理事故现场要经事故调查组同意后方可进行。
4.4.5 安全部门负责全厂各类事故的综合统计,各职能部门应将有关事故报告抄送安全部门,以便汇总和存档。
4.5调查与处理
4.5.1 各相关部门应严肃、认真地调查和分析事故,找出事故发生原因,查明责任,确定改进措施,实行“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订出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
4.5.2 对一般事故或性质恶劣的微小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两天内,由发生事故的车间(或部门)领导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找出原因,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对事故者提出处理意见。
4.5.3 参加事故分析对象:事故发生的车间(或部门)领导,事故当事人和当班班组,主管部门、安全部门、生产技术部门、企业主管、厂办等。
4.5.4 对重大伤亡事故,企业领导人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分析,必要时应请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劳动保护、公安、消防等部门参加,找出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查明责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药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汇编(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