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两权分离: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2.如何理解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1)信用的产生:剩余产品、贫富差别和私有制的出现是信用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2)信用的发展:产权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信用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从信用的发展看,有两个大的飞跃:
A.信用方式的进化:实物借贷→货币借贷.
B.信用活动领域的扩大:单纯的消费领域→生产流通领域→宏观经济领域.
3.如何认识货币、信用与金融的关系?
信用与货币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最初彼此独立发展的阶段.
(2)彼此联系,相互促进阶段: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和规模;信用的发展促进了货币形
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
(3)相互融合阶段:现代经济中几乎没有不含货币因素的信用,也几乎没有不含信用因素的货
币,二者融为一体时产生金融.
4.怎样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高利贷?
(1) 把握高利贷产生的历史根源与存在的客观基础.
(2) 把握高利贷的主要特点:高利盘剥;与社会再生产没有直接联系,具有资本的剥
削方式,却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
(3) 把握高利贷历史作用的两重性.
(4) 正确认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5.如何把握信用活动的两种融资形式?
(1)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
的融资形式。
A.直接融资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的投融资活动通常被视为直
接融资的典型代表
B.与间接融资的根本区别:有无金融机构作为中介参与融资活动
(2)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A.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二者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
B.金融中介机构在间接融资中同时扮演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双重角色.
C.典型的间接融资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3)优缺点比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金融学问答题整理(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