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板书 课题:练习三(2))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三5。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练习三6 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辆小汽车可以坐5人,4辆小汽车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练习三7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4)练习三8 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5)练习三9 A、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B、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C、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6)练习三10 A、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
16
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十课时:复习(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2页复习1~7。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1~6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小朋友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 二、复习。 1、复习1 出示题图,学生独立观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复习2。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2)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与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到6的乘法口诀。 请小朋友一行一行背一遍。 (3)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竖着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1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排列的。例如第一行一一得
17
教学侧记
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第二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请小朋友竖着一行一行背一遍。 (4)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诀。 请小朋友齐着拐弯试背一遍 (5)师生共同对口令。 3、复习3。 同桌两人合作学习乘法,一名同学出示口诀卡片,另一同学口答两道乘法算式与结果。 4、复习4。 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 5、复习5。 20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做好统计。 6、复习6。 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样想的? 7、复习7。 填方框里的乘树,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第一题可按横着背的6的口诀的顺序想,后面两小题可以按拐弯背的顺序想。) 8、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老师要求小朋友们能熟练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而且要很快说出算式和得数。 三、作业:背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18
教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复习(2) 教学内容: 教材22—23页复习8—13。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2、口答。 4个5是多少? 二、复习应用题。 1、复习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复习9。 (1)出示第7题,指名说图意。 (2)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3、复习10。 (1)出示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指名口答:求一共有多少间,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求一共有多少个花坛,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 4、复习11 A、出示第11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有几个问题,哪3个? B、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5、复习12 出示第12题,指名读题,说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6、复习13。 你想给哪一种车装轮子?装几辆?算算一共要用多少个轮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任选一种车,自己确定装的辆数,然后列式计算,这道题可以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评价。 7、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乘法应用题,如果一道应用题中,要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都要用乘法计算。
19
教学侧记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十二课时:快乐的假日活动 教学内容: 教材24—25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里,老师带领同学们到郊外去春游,他们玩得可开心了,开展了许许多多的活动,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好!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快乐的队日活动吧! (板书课题:快乐的假日活动) 二、新授。 1、观察: (1)出示“快乐的队日活动”图,观察图中画了哪些活动? (搭帐篷、烧烤食物、钓鱼、洗菜。) 除了这些活动外,图中还画了什么? (背景的树上还有许多鸟窝,每个帐篷外还摆了毛巾架。) (2)仔细观测各中活动,搭了几个帐篷,每个帐篷有几个在搭? 烧烤的有几组,每组几人? 洗菜的同学分成几组,每组几人?每组有几只篮子? 明明钓了几条鱼?小华钓的是他的几倍? 附近有几棵树,每棵树上有几个鸟窝? 有几个毛巾架,每个架子上挂了几条毛巾? 2、提问题: (1)根据刚才我们观察的情况,想想,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为什么?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活动、讨论。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搭了3个帐篷,每个帐篷有3个人搭,一共有多少人搭帐篷? 烧烤的有4组,每组4人,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 洗菜的同学分成3组,每组2人,每组有4只篮子,洗菜的多少人? 20 教学侧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