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 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母题训练
1.(考查角度: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综合分析鉴赏)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红叶萧疏,长亭饯别,交待了季节、地点,描绘出一幅孤寂的秋日行旅图。 B.颔联大笔勾勒,雄浑苍茫。骋目远望,残云缭绕太华山,稀疏的秋雨洒落中条山。 C.颔联以“残云”点染太华山,以“疏雨”烘托中条山,于沉静中显出飞动的意趣。 D.颈联写出山色和树色迥然不同,东海与黄河一起咆哮,绘声绘色,意境壮阔辽远。 E.尾联在前三联充分描绘山水景物的基础上,转为描写长安的都市繁华,宛如梦境。 答案 DE
解析 D项“东海与黄河一起咆哮”错,原意是写黄河流水声,流入大海只是想象。E项尾联是通过想象抒发感情。
2.(考查角度: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孤寂之情。萧萧红叶、飘飘残云、淅淅秋雨使诗人顿感孤寂与凄冷。②不舍之情,长亭秋晚,把酒话别,依依不舍。③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将到都城长安,却仍然梦到家乡的渔樵生活之乐,足见诗人的隐匿情怀。 子题训练
1.(变式训练: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综合分析鉴赏)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诗人的一丝悲凉的意绪。 B.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 C.颈联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D.尾联中的“帝乡”与题目中的“赴阙”照应,长安不远,诗人心中又生出别样的情愫。 答案 B
解析 诗中的“雨”并非“绵绵秋雨”。
2.(变式训练: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赴京应考即将到达目的地,却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隐者生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3.(追加训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远近结合(由近及远)。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中条山的“疏雨”,随山远伸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声”。②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赋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
4.(追加训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请赏析首联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联写红叶萧疏,长亭饯别,交待了季节、地点,描绘出一幅孤寂的秋日行旅图;借景抒情,通过秋日萧条悲凉之景透露出羁旅行役之苦。
5.(追加训练:鉴赏诗歌的语言)“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归”字写出了远处的云彩渐渐归返太华峰际,残云远去,天将放晴;“过”字写出了稀疏的细雨缓缓地路过
中条山区,给人一种凉爽之感。诗人的情绪从离情别绪中陡转,胸襟也因之开阔起来。 6.(对比训练:诗歌的情感比较)上面这首诗另有一个版本,题为“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内容与前诗有不同之处。请结合诗歌内容,比较这两首诗尾联所表达情感的不同。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许 浑
南北断蓬飘,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劳歌
注 “劳歌”即忧伤离别之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的尾联表现了诗人出仕为官和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留恋。《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的尾联表现了诗人与故友于他乡相遇,又不得
[注]
此分手,风急马萧萧。
不各自奔波、依依惜别的深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特效测试题:第1章 阅读母子题 第10篇 秋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