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谜
团
一、引言关于银行的资本金问题在现代货币金融理论中早有详尽而成熟的阐释原本很难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或者提出新的看法可是在中国就是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不时成为学术界尤其是政策层关注的焦点尽管近年来人们围绕国有银行资本金问题发表了不少议论但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成果则是描述性和对策性的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文献极为少见人们之所以不肯深究国有银行的资本金问题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大概是认为资本金并不是影响国有银行绩效的主要变量大部分文献倾向于支持国有企业的高借贷偏好以及把国有银行资金作为免费资本使用的心理定势是问题的关键(张春霖1996;平新乔和蒋国荣1994)有些研究成果还认为经济环境或地域因素是解释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成因的第一变量大致能够解释70%而银行自身的产权、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只是第二变量只能解释30%(易纲2002)国有银行的资本结构是笔者近年来一直留意的一个研究领域既有的研究(张杰1997;1998;1999)表明对于国有银行来说居民存款实际上起着替补国家注资的作用在国家的有力担保之下国有银行完全可以把居民储蓄存款的相当一部分视作
1
自有(国有)资本;由国家直接注资与在国家担保下吸收存款其效用是完全等价的国有银行确立以债务性注资为核心的资本结构其精妙之处在于使国有银行的产权拥有者与真实出资者相分离债务性注资在资本结构中占的比重再大体现的也只是债权而不是所有权结果国家一方面不需要直接拿出钱来减轻了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并没有放弃国有产权从而继续保持金融控制可谓一举两得既然如此国家既无补充资本金的激励也无补充资本金的必要在这种情况下真正重要的是国家的担保能力和人们对国家的信心而不是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本文的讨论是对笔者既有研究的扩展和深化其大致结构如下第二节通过描述改革以来国家在储蓄投资领域地位的戏剧性变化以及由此锁定国有银行角色的过程为全文的讨论提供一个基本背景;第三节考察国有银行资本金从无关轻重到凸显其重要性的过程第四节给出一个国有银行资本金的简单代数式并据此说明国家退出的两难困境;第五节讨论国家作为国有银行事实上的委托人的低资本金偏好、股权回报与退出路径;最后在第六节给出本文的分析结论二、国家退出的不对称、金融剩余与国有银行角色在改革以前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既是主要的储蓄者也是主要的投资者如在1978年的国民储蓄结构中政府部门所占比例达42.8%企业和居民部门分别占33.65%和23.55%若考虑到企业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国家直接控制下的国有企业则政府部门实际支配的国民储蓄份
2
额大致超过70%与此同时全部投资则基本上由国家“包办”改革以来以上格局发生了迅速而富有戏剧性的变化国家逐步从主要储蓄者的位臵上“退出”据粗略估汁在2000年的国民储蓄结构中政府部门仅占去不到3%的份额即使是加上企业部门中政府可以施加影响的国有部分其总体比例也不会超过10%;而居民部门所占比例上升到84%左右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家在完成储蓄退出的同时依然占据着主要投资者的位臵如1998年国有部门(相当于政府部门)的投资增长了28%而民营部门(统计范围宽于居民部门)只增长4%;在1999年居民部门投资只占CDP的17%(Stern2001)而同期这个部门的国内产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其工业产出占全部工业产出的比例(包括乡镇企业)更是达到71.79%(Chenwei and Zhangjie2002)无疑地改革以来国家的储蓄与投资退出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称态势国家不再是主要的储蓄者却依然是主要的投资者筹资问题便一下子凸显出来当然仅从理论上讲作为拥有“暴力潜能”的国家可资其使用的筹资手段还是不少的诸如增税、发行货币以及举债等可事实表明国家通过以上手段只能筹措到十分有限的资金首先增税无疑是一种最直截了当的筹资方式但在特殊的改革背景下它一方面受税基狭窄的约束征税对象只能局限于税负已经很重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受改革支持水平的约束由国家自上而下推开的改革对社会公众的支持十分敏感而大量征税正好
3
会对此产生刺激其次货币发行方式也比较简便但约束条件同样十分严格第一是货币化水平约束从理论上讲一国某一时期的货币发行筹资规模与其货币化水平成反向相关关系相对来说在改革初期中国的货币发行筹资条件还是相当优越的如1978年的货币化水平只有25%(世界银行1996a)但是随着经济货币化水平的提升货币发行筹资的空间迅速缩小第二是政府声誉约束对于一个处在改革过程的政府而言它一般不愿因谋求短期的货币发行收益而付出声誉损失的长期成本再次至于举债方式在改革初期政府基本上没怎么使用除了受传统体制预算平衡政策的影响之外更为实际的原因大概是一方面当时的货币发行收益相对充裕另一方面很快发现了更好的替代方式即我们随后就要讨论的国有银行制度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大量举债因为从那时起一方面货币发行收益锐减另一方面国有银行出现了严重的坏帐问题自改革开始以来国家就—直在寻找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它既可让国家在一段足够长的时间内获取和支配一笔巨额资金又不伤及声誉既有利于改革顺利推进和经济增长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资源国有银行制度几乎可以满足上述全部条件实际上国有银行制度就是按照以上要求“量身定做”的是国家面对国民储蓄结构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而做出的一种本能反应既然如比国有银行的角色也就被事先给定了进一步地国有银行的角色实际上是由所谓的“金融剩余”的重要性来刻画的在这里金融
4
剩余是指在经济转轨的特殊背景下;非国有部门(包括居民以及民营企业等)在国有银行的存款大于国有银行向其提供的贷款的差额在改革开始不久国家就很快发现经济中存在一种差额即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快于支出增长的余额;而且随着改革由农村向城市的扩展这种差额呈现迅速扩大的趋势国家也同时意识到能否充分动员和控制这个差额事关总体改革的成败而国有银行是将这种差额转化为“金融剩余”的绝妙制度安排就这样绝大部分老百姓开始把手中的所谓“余额”纷纷转换成国有银行的各类存单在改革过程中被分散了的国民储蓄又重新集中到了国有银行事实表明在改革过程中存单持有部门从国有银行得到的贷款远远少于其贡献的存款也就是说存款的很大一部分经过国有银行体制的特殊处理最终转化成了金融剩余在金融剩余被创造出来以后国家又通过设定国有银行的信贷行为把其中的绝大部分配臵给了国有经济部门(张杰1998pp.62—65)一切都似乎在依照起初的设想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国家终于如愿以偿三、资本金对于国有银行之不重要与重要既然国家设立国有银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国有部门转移金融剩余那么重要的问题便是一方面保证老百姓能把钱存进来另一方面确保将其贷到国家所偏好的项目上去至于流动性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以及资本充足率管理等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内容则在这种银行体制中显得无足轻重或根本没有必要仅就本文所关注的资本金问题而言一开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谜团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