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3万字) 11.1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主要内容 11.1.1 设计任务 11.1.2 设计选题 11.1.3 设计图纸绘制 11.2 建筑生活给水系统设计
11.2.1 生活给水系统的分类与确定 11.2.1.1供水系统的分类
由于高层建筑对消防的要求特别严格,必须保证消防用水的安全可靠,一般宜设立独立的生活供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或生活-生产给水系统及独立的消防供水系统。
按用途可分为:
①高层建筑生活供水系统,包括生活饮用水系统、热水系统、直饮水管道系统、杂用水系统、中水道系统;
②高层建筑消防供水系统,包括消火栓供水系统、自动喷淋消防给水系统、水幕消防给水系统; ③高层建筑生产给水系统,包括软化水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等。 11.2.1.2 供水系统的组成
建筑内部供水系统由引入管、水表节点、给水管道、配水装置、用水设备、给水附件、增压与贮水设备等组成。
11.2.1.3给水方式的确定 (1)给水方式的选择原则
内部供水系统应尽量利用外部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在方案分析时,可按建筑层数确定居住区生活给水管网的最小服务水头确定建筑内部给水管网所需水压,即一层100KPa;二层120kap;二层以上每层增加40KPa。
② 高层建筑供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使用设备性能、维护管理条件、建筑层数和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等合理确定。分区内卫生器具给水配件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得大于0.6MPa,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 MPa ,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 MPa,旅馆、饭店、公寓、住宅等宜控制在300~350KPa,其他为350~450KPa。
③ 通常10~12层划分为一个供水区。 (2)给水方式的比较
给水方式包括直接给水方式、设水箱的给水方式、设水泵的给水方式、设水泵和水箱的给水方式、
气压给水方式、分区给水方式和分质给水方式等7种基本方式,其中高层建筑给水竖向分区的基本形式有:1)串联式;2)减压式;3)并列式;4)室外高、低压给水管网直接供水。高层建筑常用给水方式见表11-1及图11-1。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中某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的综合,经济合理地确定给水方式。
表11-1 高层建筑常用给水方式
名称 设水池、水 泵和水箱的给水方式 给水方式 由外管网供水至水池,利用水泵提优点 ?由于水池、水箱储备一定水量,停水、停电缺点 ?不能利用室外管网资用水头,电能消耗较大; ?安装维护麻烦,投资较大; ?有水泵振动噪声的干扰 设水池、水泵或水箱部分加压的给水方式 下层与室外管网连通,利用室外管网压力供水; 上层利用水泵提升,水箱供水 名称 下层直接供水、上层设水泵-水箱的给水方式 给水方式 下层直接供水,上层利用水泵加压、水箱供水、消防时启动消防泵供水 ?由于水箱、水池储有水量,停水、停电时,可延长供水,供水可靠; ?可利用室外管网资用水头,可节约电能 优点 ?供水可靠; ?消防管道采用环行供水 缺点 ?安装维护麻烦; ?投资大; ?有水泵振动噪声干?安装维护麻烦,投资较大; ?有水泵振动噪声干扰 ?适用于室外管网水压经常不足且不允许直接抽水; ?允许设置高位水箱的高层建筑 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管网允许直接抽水; ?允许设高位水箱; ?消防与生活允许共用1个给水系统 分区并联单管给水方式 分区设置高位水箱,集中统一加压,用单管输水至 ?供水可靠; ?管道、设备数量较少; ?利用室外管网水压,地区压力损耗大,能源消耗大; ?适用于允许分区设高位水箱且分区不多的建筑; 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管网水压过低,且不允许直接抽水; ?允许设置高位水箱的高层建筑 升和水箱调节流量 时可 延长供水,供水可靠; ?供水压力稳定 ?生活用水压力稳定 扰 ?充分利用室外管网资用水头,节约能源 各区水箱,低区水箱进水管上装设减压阀 ?投资省,维护管理简单 ?水箱占用一定建筑面积 ?室外管网不允许抽水的高层建筑; ?电价较低的地区 分区串连给水方式 分区设置水箱和水泵,水泵分散设置,自上区水箱抽水供上区用水 ?供水可靠; ?设备、管道简单,投资较省,能源消耗合理 ?水泵设在上层,?允许分区设置振动、噪声干扰较大; 水箱的各类高层建?占地面积较大; 筑; ?设备分散,维护管理不便; ?上区供水受到下区限制,供水可靠性差 ?适用于超高层建筑 分区并联给水方式 分区设置水箱和水泵,水泵集中布置(一般设在地下室) ?各区独立运行,互不干扰,供水可靠; ?供水集中布置,便于管理; ?能源消耗合理 ?管材消耗较多; ?允许分区设置?水泵型号较多; 水箱的各类高层建?投资较多; ?水箱占用上层建筑的面积较多 筑; ?由于此种给水方式优点较多,供水安全可靠,能源消耗合理,所以广泛应用于各类高层建筑 分区水箱减压方式 整栋高层建筑用水由底层水泵统一加压;利用各区水箱减压上区供下区用水 ?设备及管道较简单,投资较省; ?设备布置较集中,维护管理方便 ?最高层总水箱容?适用于允许积大,增加结构的负荷; 分区设水箱的高层?管道的管径加大; 建筑; ?电力供应充?能源消耗较大; 足、电价较低的地?供水的安全性、可靠性较差 区的各类高层建筑 分区减压阀减压给水方式 水泵统一加压,仅在顶层设置水?供水可靠; ?设备及管材较少, 下层供水压力消耗较大,能源消耗较大 适用于电力供应充足、电价较低箱,下区供水利用减压阀减压 投资省; ?设备布置集中,便于维护管理; ?不占用建筑上层使用面积 地区的各类高层建筑 分区无水箱减压给水方式 各区设置变速水泵或多台水泵并联,根据水泵出水量或水压调节水泵转速或运行台数 ?供水较可靠; ?水泵布置集中,便于维护管理; ?不占建筑上层使用面积; ?能源消耗较省 ?水泵型号及台数较多; ?投资较大; ?水泵控制及调节较麻烦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 建筑高度不超过lOOm的建筑的生活给水系统,宜采用垂直分区并联供水或分区减压的供水方式.建筑高度超过lOOm的建筑, 宜采用垂直串联供水方式.
11.2.2生活给水管道的布置 11.2.2.1管道布置
(1)确保供水安全并力求经济合理
管道尽可能沿墙、梁、柱直线敷设。管路力求简短,以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干管应布置在用水量大或不允许间断供水的配水点附近,既利于供水安全,又可减少流程中不合理的转输流量,节约管材。
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应从室外环状管网不同管段,设2条或2条以上引入管,在室内将管道连成环状或贯通状双向供水。如条件不可能达到,可采取设储水池(箱)或增设第二水源等安全供水措施。
(2)保护管道不受损坏
给水埋地管道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也不宜穿越伸缩缝、沉降缝,若需穿过,应采取保护措施。管道不允许布置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和排水沟内,不允许穿大、小便槽。
(3)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
管道不能通过配电间,不得穿越变电间、电梯机房、通讯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有屏蔽要求的X光、CT室、档案室、书库、音像库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一般不宜穿越卧室、书房及贮藏间。也不能布置在妨碍生产操作和交通处或遇水易引起燃烧、爆炸、损坏的设备、产品和原料上。不宜穿过橱窗、壁柜、吊柜等设施,不能从机械设备上通过。
(4)便于安装维修
布置管道时其周围要有一定的空间,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和建筑结构的最小间距见表11-2。需进入检修的管道井,其工作通道净宽度不宜小于0.6m。
表11-2 给水管与其他管道和建筑结构之间的最小间距
给水管道名称 室内墙面 /mm 引入管 地沟壁和其 他管道/mm 梁、柱、设备 /mm 排水管 水平间距/mm 1000 垂直间距/mm 150 在排水管上方 横干管 100 100 50且此处无接头 管径/mm <32 25 35 500 150 在排水管上方 备注 立管32~50 75~100 50 125150 ~60 布置。按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又可分为上行下给、下行上给、中分式和环状式4种形式。
供水干管设在该分区的上部技术夹层或顶层天花板下、吊顶内,上接自屋顶水箱或分区水箱、下联各给水立管,由上向下供水,称为上行下给式,适用于设置高位水箱的居住与公共建筑和地下管线较多的工业厂房;供水干管设在该分区的下部技术夹层、室内管沟、地下室顶棚、该分区底层下的吊顶内或埋地,由下向上供水,称为下行上给式,适用于利用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直接供水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平干管在中间技术夹层内或中间某层吊顶内,由中间向上、下两个方向供水的为中分式,适用于屋顶用做露天茶座、舞厅或设有中间技术层的高层建筑;水平供水干管或配水立管互相连接成环,称为环状式,适用供水要求严格的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消防管网。同一幢建筑的给水管网也可同时兼有以上两种形式。
11.2.2.3 管道敷设
①给水管道的敷设有明装、暗装两种形式。
②明装给水管道尽量沿墙、梁、柱平行敷设。暗装给水横干管除直接埋地外,宜敷设在地下室、顶
11.2.2.2 给水管网布置方式
给水管道的布置按供水可靠程度要求可分为枝状和环状两种形式,一般建筑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自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