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生命意识、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导向、规范、教育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知识技能等,对他们的长远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班级文化与生命教育的研究,尝试运用激励板、讲故事、联系单、控制点等具体做法,进一步明确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新的班级文化应充分体现在: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宽容而有挑战的文化环境,给学生创造一种安全感强、满意度高、教育的干涉性弱、学生的自主性强的氛围,努力形成一种代表着积极向上价值取向、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导向作用的生存氛围。以班级文化做载体,创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情感熏陶、浸润、哺育,培养积极、主动健康的发展的生命意识。
最后,学校积极利用校内资源,做好校园文化中的建设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利用校内资源,逐步考虑建立并不断完善校内实践基地,如科技角、种植角、动物标本室、广播站、电视台、记者团、社团和值周制等,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舞台。将尊重生命的观念、做法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同时,大自然孕育生命,自然界即是生命教育的最佳导师。学校始终加强自身建设创设生命教育情境,像校园环保提示、树木名片,在教室或校园中开辟“自然角”等给学生提供学习、体验的机会。最后,学校在注重校园设施的教学功能的同时,努力为师生营造生活休闲惬意的校园氛围,使师生获得心理的放松,把方便教师生活作为学校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因素考虑,尽最大努力为教师休闲提供适合的场所,比如,为教师提供免费早餐,安排健身场所、装点专用房间等,让教师在课余时间获得惬意的休闲,体味生命的无限情致。
七、相关成果
(一)近三年学校所获荣誉: 省级规范化学校(第十二批) 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
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评为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 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 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十佳学校” 青岛市基础教育改革先进单位 青岛市卫生单位
青岛市卫生防病工作先进单位 青岛市市南区平安校园
青岛市人民政府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
平安校园 青岛市南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青岛市中小学运动会游泳比赛初中组团体第一名 青岛市中小学运动会游泳比赛精神文明队
青岛市中小学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男子、女子初中组团体第一名 青岛市中小学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精神文明队 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精神文明先进集体 全市中小学生寒假征文优秀组织奖 安全工作集体嘉奖 青岛市红十字学校 红十字先进集体 青春健康教育指导奖
控制儿童被动吸烟先进集体
绿化先进单位
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
青岛市迎奥运讲外语说普通话大型系列活动最佳组织奖 青岛市教育局系统文明单位 青岛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
青岛市第二届“宽带我世界”杯中小学生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优秀组织奖 青岛市中小学生头脑奥林匹克电视挑战赛一等奖
“新兴杯”青岛市第三届大中小学教职工乒乓球赛中小学组女子团体第二名 青岛市第八届“新兴杯”中小学生网球赛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 青岛市关心国防建设先进单位 青岛市增强团员意识先进单位 青岛市红旗大队
青岛市局属中学先进团委 青岛市市“五四红旗团委”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陶艺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专题实验基地
(二)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教科研成果
在全校积极探索实施生命教育的氛围中,课题组老师们在教育教学方面,成绩突出,获得了众多奖项。具体情况统计如下:
杜磊:2006年《祖国阿,我亲爱的祖国》一课获\全国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比赛\一等奖;《观舞记》课件获山东省第二届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比赛一等奖;2007年课件《观舞记》在\十一五\重点课题研究与实验评选中获一等奖;2007年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奖;2007年被评为青岛市教学能手。撰写了论文《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的几点做法》
郑薇薇 :2007、4《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学文本用文本》二等奖,中语会;《认识自然 增长知识》2007、6获山东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神用象通 情变所孕》2007年9月获优秀论文三等奖;2007年开市级公开课《珍珠鸟》。
邵长喜:2006年被评为“爱心结对帮扶”先进个人;2006-2007年度第二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奖;2007年青岛市教育教学优秀论文奖;2008年3月24-26日参加“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开放活动”,向全市开放课堂。
曲正岩:《浅析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内容的和谐选择》获青岛市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论文比赛二等奖,山东省第十二届百佳论文评选比赛二等奖,山东省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比赛二等奖;《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初探》荣获山东省2006年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初探》荣获2006年中国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一等奖;《探究生命教育与“阳光体育”的相互渗透》获2008年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
尉迟海燕:教学案例《纯碱的性质》获山东省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实验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教学设计《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获山东省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实验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开设市南区片公开课《纯碱的性质》;获2006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园丁奖;参与编写《单元双测》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中考化学总复习》一本必胜金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开设青岛市公开课《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获2007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园丁奖;参与编写《初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大全》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王冰:文章《课堂,是一种生活》发表于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刊物《基础教育课程》;《教师——一种职业生活方式的选择》发表于刘铁芳主编的《追寻有意义的教育——教师职业人生叙事》一书,于2006年8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全国发行。论文《教师——一种职业
生活方式的选择》获2007年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基于学科教学改革,结校本研究之果》发表于《青岛教研》2007年第三期“青岛教育思想沙龙”;校刊上发表文章《教师,学生成长的陪伴》
孙菲菲:教案《让友谊之树常青》获2007年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中小学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三等奖;2007年为青岛市青年教师培训班举办课题为《生活中的风风雨雨》的公开课,教案获得一致好评。多篇文章在网站和校刊上发表:《走向课堂,走向自己和学生心灵的深处》《格物所得——矛盾》《教 养》《我的快乐》《虽算不上精彩,但却是巨大的进步》
孔旭:2006山东省生物奥林匹克优秀辅导员一等奖;2007山东省生物奥林匹克优秀辅导员一等奖;2007青岛市青岛市青年教师二期培训优秀学员;2007青岛市市级公开课《尿的形成与排出》。
林长英: 2007年4月论文<<阅读课如何提问-浅谈教师\问\的艺术>>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教育成果二等奖;2007年9月在\奥运畅想.书香青岛\读书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焦方军:《写意花鸟画小品》2006、5参加山东省初中美术优质课评选获得一等奖。
安晓东:2006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教师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竞赛活动中获二等奖和模范辅导教师奖,2006校年度工会积极分子。
石敬祖:2006年论文《数学是需要读书的》获全省综合教研论文评选二等奖;2006年,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华杯赛\少年邀请赛优秀教练员奖;2007年被评为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先进个人;2007年被聘为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建构式学习环境与学具研究\的主要成员;2008年,被评为2007年度青岛市教育学会优秀会员。
林慧:2007年荣获青岛市特级教师称号;青岛晚报报道课题主持人事迹;荣获青岛育才中学教育名师称号;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结题;获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含特教)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006、2007均获全国中学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辅导员一等奖。 《人的生殖》教学案例
冯未名:撰写论文《 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获2008年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等奖。
亓振霞:2006年6月 《保护每一块玻璃》 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2月《为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浅谈团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对策》荣获第三届青岛共青团调研奖三等奖;2007年6月 《教学资源的“清泉” 》荣获山东省第十二届教育教学“百佳”论文评比一等奖;2007年6月 《一块桌布的故事》荣获山东省第十二届教育教学“百佳”论文评比一等奖;2008 年1月 论文《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实践与思考》荣获第四届青岛共青团调研奖一等奖。
王海霞:《5,25心理健康日活动设计方案》获2006年全国第四届优秀德育研究成果二等奖;2006年5月获首届全国学校心理辅导专项评选全国心理“辅导之星”;《明日看我——班干部团体心理辅导》获山东省2006年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二等奖 ;《塑造优秀情商——中小学生EQ动感夏令营活动方案》获山东省2006年中小学生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做情绪的主人》获2006年山东省健康教育优质课一等奖;《阳光使者 心灵护士》获山东省第十一届教育教学“百佳”论文评选一等奖;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管理情绪 享受人生》获山东省2007年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我真的很不错》获山东省2007年山东省教育社“百佳”论文评选一等奖;主编《心海导航》青岛育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一套,初一学生用书两册,初二学生用书两册,教师用书共一册,约50万字,先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2008年1月被评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十佳教师”。
八、结论与讨论
这几年来,关于青少年生命现实中种种问题的报导屡屡见诸报端,青少年自杀、杀人、自私、冷漠,残酷的现实时刻在警示我们,我国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的。我国社会的现实情况需要生命教育,社会的和谐发展呼唤生命教育,家庭亲职功能不彰需要生命教育,中学生自身健康发展需要生命教育,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生命教育,教育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对“为何而生”进行思考,力争做到如泰戈尔所说的:“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而这就需要生命教育。
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在美国等国家已有多年历史,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国内在生命教育的实施方面做得比较领先的上海市已于2005年3月14日正式公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生命教育这一现代教育理念,正式进入我国中小学校园,生命教育的课程也将正式步入中小学课堂。同时北京市、辽宁省等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关注学校生命教育,在积极地开展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但是,由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对于生命教育的推进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系统化和课程化,它更多地只是散见于平时学校的学科教学以及一些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
本课题立足于我校实际,重点研究初中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生命教育课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生命教育的实施、生命教育与活动课程的融合、生命化校园文化建设六个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创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创建生命化校园,实施生命化校园管理。
通过实施生命教育的课题研究,我校在原有文化引领、科研兴校、人文管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师生身心健康、积极有效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使广大教师进一步丰富了对新课改理念的把握,在注重自我生命素养不断提高的同时,学会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以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为指导,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与生命成长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谐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生命教育课程能够与丰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校园风貌美丽、整洁,校园氛围和谐有序,师生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积极向上,全体育才人秉承“厚德博学、广雅和谐、务本求实、志存高远”的育才精神,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学校而努力。
本课题研究尚需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虽然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也愿意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进行生命教育,但目前在我国推行生命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
一是生命教育的内涵问题:生命二字的范围太广泛太复杂太多元了,因此产生对于生命教育观点的许多差异,使得不同理念的人可能会相互攻击,分散了原本就薄弱的生命教育力量;另一方面,更使得学校和教师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生命教育的操作难以真正开展,久而久之,生命教育容易流于形式,不了了之了。
二是生命教育的师资问题:生命教育涉及的内容科太多,而其中涉及到的人生哲学、生命伦理、生命科学等知识素养是现行师资培养课程中相对缺乏的。教育者未先受教育,又怎能教育他人?同时,生命教育极其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要求教师必须要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关怀生命、对生命有热忱。
三是生命教育的资源问题:生命教育在我国刚刚兴起,相应文本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育资源几乎空白,这使生命教育的开展举步维艰。
四是教育配套政策问题:虽然现在教育行政部门也开始强调要推行生命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生命教育对学校评级、教师的考评没有任何好处,仍是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教师的工作。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学校、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去真正关注生命教育。
五是社会支持问题:生命教育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而目前,社会对学校推行生命教育支持有限,甚至出现对生命教育不支持的情况。
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禁忌:完整的生命教育中,死亡、认识性等都是不可回避的,但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死亡、性都是禁区。人们普遍认为性是肮脏的、死是不吉利的。
特别是谈论死总会或多或少的引起人们心理冲突,给人一种不吉祥的感觉,会受到来自社会特别是家长的不认同。
当然,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些困难而放弃生命教育,其实,这更要求全社会整体协作,共同担负起生命教育的责任。
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切实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开展素质教育,其次还要从政策上保障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再次,要组织专家、学者、教师对生命教育进行研究和实践,让生命教育更具有可操作性。第四,要加强生命教育师资培训。
最后,社会要为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关心教师,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医院、计生委、心理咨询机构等社会专业机构应为学校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博物馆、图书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养老院等社会资源应提供充足的教育设施和条件,开展适合学生体育健身、消防安全等生存训练活动,丰富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结束语:
生命不息,探索不已。生命是一个无限流动的过程;生命有丰富的内涵;生命在创造中流淌,教育在实践中发展。生命教育观作为一种关怀人生命本真,关注人生命意义实现的教育理论探索,本身是一个不断开拓、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过程。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实践,在实践中关注生命,体悟生命与实现生命。由于课题研究时间较短,还有一些子课题没能顺利结题,各子课题研究的成果还不够突出和明显。但是,生命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丰富的生命教育而言,我们所做的只是研究的一个开始,只是前行路上一个浅浅的脚印,但是我们毕竟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将以自己不息的生命去努力追寻,追寻对生命教育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我们更将以自身的教育实践去饯行生命教育。
参考文献:
冯建军著:《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涂艳国著:《走向自由一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姚全兴著:《生命美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刘次林著:《幸福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曹保印著:《直击中国教育底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张振成:《生命教育的本质与实施》,《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10期。 邓涛:《教育视域里的生命教育》,《教书育人》,2002年第8期。 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8期。 尹伶俐:《从青少年自杀现象看学校的生命教育》,《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第12期。 岳龙:《关注生命:教育的本真》,《教育基本理论研究》,2000年第4期。 王学风:《台湾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教育评论》,2001年第6期。 《初中生命教育探究》硕士论文 吴晓燕 华中师范大学
《关注教师——生命教育理念的助推器》硕士论文 江丽英,江西师范大学 《论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实施》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黄建春 福建师范大学 《生命教育课程探究》硕士论文 胡成霞 西南大学
《论对教师的生命关怀》硕士论文 张辉 山东师范大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初中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