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2:
如果我们把仰望的视野放得更广阔一些,会发现文学史本身的发展也是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结合。法国文学之所以辉煌,正是因为既有仰望星空的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也有脚踏实地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而一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也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兼备而成。三千年前,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发展,他们见事而歌,不平则鸣,这鲜活的情感故事,被《诗经》写实记下,记录的是先民们脚踏实地的一个个脚印。 示例3:
两千五百年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仰望星空,发出了《天问》,问苍天,问星空,我们的民族从何而来?将去何方?一千多年前,李白仰望星空,在“日月照耀金银台,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瑰丽仙境中,成
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仙;杜甫脚踏实地,即便是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境况中,担忧的也是国事民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仰望星空,仰望一个民族的梦想,脚踏实地,脚踏一个民族的行动。(摘自2010年高考北京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提醒:
示例1叙例时没有紧扣观点阐述,凸显关键词,也没有对两个事例之间的关系作任何剖析,只是简单地排放在一起。
注意:在阐述每一个材料时都要指出材料与主题的关系,还应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再深入剖析与主题的关系。
示例2、3中点例丰富,雨果、巴尔扎克,《诗经》、《天问》,李白、杜甫,紧扣话题,两两对举,从文学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结合的关系,立意高
远,文采飞扬。
盲目地堆砌点例是将几个点例简单地排放在一起,没有点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起不到论证的效果。
有意地铺排点例是将几个点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剖析它们之间及它们与主题的关系,这样能使语言构成一种铺张之态,形成一种汪洋之势,收到一种厚重之效。
小结:
要正确地使用材料,就要准确地理解、把握材料的内涵。要正确地运用作家作为论据材料,必须熟悉其经历、代表作品。 要想以某历史人物事迹为事实论据,仅靠背“素材大全”之类的应试资料是不够的。要了解这一人物的人生经历,阅读其代表作品,写作时才能运用自如。
练笔
以“威信”为话题写两段议论性的文字,400
字左右。
要求:观点明确,运用事实论据时要做到详例点例相结合。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威信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人民会因为这种“威信”而信服,社会会因这份“威信”而稳定和谐。秦始皇赢政统一六国,开创帝制,严刑峻罚。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有如此魄力和能耐,这叫我们如何能不对他肃然起敬?如何能不被其威严所震慑?但他却辜负了自己一身的伟才,用暴政换得了“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悲剧命运。若使他知道帝王之“信”的重要性,他何至于“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而他的国家又“何得而族灭也”?“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的前程正是败于秦始皇的只“威”不“信”上。
“威信”不分家,只有二者很好地被统一,才可构建社会的安定和谐。经济危机后的美国,社会萧条,百花凋谢,罗斯福以威
信为人民树立起复兴的信心;近代落后的日本,明治天皇以威信振兴了整个大和民族;明代地方官员方克勤一就任,就以威信平息了农民的反抗,让百姓信服。无论是罗斯福、明治天皇,抑或是方克勤,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威信让人民安乐,他们都让自己的威信在可支配的范围走上光明大道。威信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它为社会带来了复苏的希望,和谐的气息,同样。也给了施行威信的人带来了拥戴和赞誉。
( 选自2011年福州市质检作文优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议论的详例与点例(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