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 图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课时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商品的含义。

(2)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3)理解货币的本质。 (4)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 (5)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6)了解纸币的发行量。 2.能力目标

(1)从商品、货币、价格等生活现象入手,提高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2)了解商品交换、货币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3)提高判断、识别不同金钱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认同感。 (2)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 教学难点

货币的职能、纸币的发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学设计 ●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常言道:“钱不是万能的,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里的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货币。请同学们告诉我,如果你手里有了好多钱,你准备用它干什么?

(自由讨论、发言)生:可以买自己喜欢的食品、衣服,可以买心仪已久的iPad、iPhone,可以买文具、书籍,可以去世界各地旅游……

教师概括:货币可以买来自己想买的商品。那么,货币为什么能购买商品呢?看来,我们要想揭开货币的面纱,就需要从商品入手了。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关于钱的俗语、典故等引出问题,由学生熟悉的“钱”和“买东西”,引入经济学的“货币”与“商品”,这样设计,学生易于接受。) 讲授新课

探究一:“商品”是什么? 展示课件:下列“东西”是商品吗?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医院里氧气瓶中的氧。

(2)农民将自己生产的蔬菜拿到市场上出售,卖掉了2/3,剩下的1/3一部分留作自己用,一部分送给了亲戚。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例子,让学生去直观地感受。) (学生讨论、判断、说明理由。)

教师点评: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很多“东西”,如阳光、空气、水、食物等,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有些“东西”,如空气,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是“免费的”,没有人花钱去购买空气,也就是说它不是人的劳动创造的,因而不是商品。但是,医院氧气瓶里的氧气是人们加工生产的,属于劳动产品,患者如果需要它,则需要花钱购买才能使用。由此可以得出:

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

教师提问:那么,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如上面的例子中,那位农民的蔬菜既有卖掉的,也有留作自己用的,也有送给亲戚的,这些都是商品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进一步明确:卖掉的蔬菜一定是商品,因为这部分劳动产品用来交换;留作自己用的和送给亲戚的不是商品,因为这部分没有用于交换。(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分歧,可以争论、讨论)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于交换的时候,才能称作商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例子的相互对照比较,准确把握商品的含义。这是《经济生活》基础学习的第一步。)

展示课件: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因为在新课标下此知识点不是重要知识点,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作延伸介绍)

探究二:商品与货币是“孪生兄弟”吗?

教师: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仿佛“钱”与“货”天生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仿佛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货币出现得比商品晚,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物物交换虽然看起来简单、直接、便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这种交换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学生模拟表演)山村里的“物物交换”的过程

19世纪,非洲某集市上曾上演过这样一幕:卖牛奶的人喊:“买牛奶的人拿盐来换!”卖盐的人喊:“买盐的人拿矛来换!”而卖咖啡的人喊:“买便宜的咖啡拿红珍珠来换!”

根据教材的图文问题,组织五位同学,让他们分别扮演:拥有牛奶者、拥有盐者、拥有矛者、拥有咖啡者、拥有红珍珠者。

(设计意图:分角色扮演,体会复杂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出现的必要性。) 思考:1.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 2.如果这几个人都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 3.你能设想出让更多的人都成交的方法吗? (学生探讨、回答。)

教师总结:要想都能成交,必须相互需要对方的商品,这是很难实现的。这就客观上要求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即“一般等价物”的出现。

(进而要求学生在书中找出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并朗读。)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 多媒体展示:【百度新闻】美国青年曲别针换公寓

26岁的麦克唐纳是一家快餐公司的送货工,和女友居住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和美国千千万万的普通小青年一样,麦克唐纳买不起房子,不过他有更富创意的办法:学习原始居民,物物交换。麦克唐纳的交换故事开始于2005年7月。麦克唐纳有一枚特大号的红色曲

别针,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为了通过这枚曲别针交换些更大更好的东西,他在当地的物品交换网站上贴出了广告。很快两名妇女用一支鱼形钢笔换走了他的红色曲别针。之后艺术家安妮·罗宾斯用一只绘有笑脸的陶瓷门把手换走了他的鱼形钢笔。接下来他换到的东西的价值越来越大。发电机、百威啤酒的啤酒桶、一辆旧的雪上汽车、一次旅游机会……最后,麦克唐纳从一位音乐家处得到了去工作室录制唱片的一份合同。麦克唐纳把这个机会“给”了凤凰城一名落魄的歌手,歌手感激涕零地“给”了他一套双层公寓。

(设计意图:以上知识用于帮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也存在物物交换,只不过它不是商品交换的常态,只是个案。)

教师展示:“早期出现的一般等价物”

教师:这些商品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都曾经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角色。但是,它们都不是“最佳人选”。为什么它们都不是“最佳人选”呢?那么,这个“最佳人选”是谁呢?

(学生讨论各种一般等价物的缺点,发现金银的优势。) 教师: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比一比:贵金属金银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比较有哪些优点?

想一想:货币如何产生的,是神灵创造的还是圣贤发明的,还是历史的选择? 教师小结:贵金属金银具有其他一般等价物所不具备的优点,因而,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金银上,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货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师提问:那么,这“来之不易”的货币都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呢?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景。) 探究三:课堂情景剧(价值尺度)

课堂情景剧:让学生来表演顾客和商家,设置“商家标价”“顾客砍价”等系列环节。 思考问题:

1.哪种衣服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

2.卖衣服的人说出来的“价”和标价牌上写的“每件衣服××白银”表现的是什么? 3.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

(活动操作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在活动中学生很容易就可判断3两白银的衣服是价值最大的,很明显3两白银表现了衣服的价值,从而引出价值尺度这个职能,并明确这是因为它自身有价值。用白银表现这些衣服的价值称之为价格,通过“1件衣服=3两白银”这个公

式来分析衣服的价值与白银的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明确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为以后讲这个知识点作一个铺垫,使学生对此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师生共同总结:

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在于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值。 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观念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在此,教师要简单介绍我国货币单位的变化,使学生的认知和现实接轨。)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景。) 探究四:课堂情景剧(流通手段)

情景一: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购买木材回家。

情景二: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说:“暂时没有什么买的。”将钱带回家,过了几个月之后,他才到集市上购买粮食。

探究问题:

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在以上情景中学生可以明白,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为了买到自己再生产和生活消费所需的商品,因此货币在此起到一种媒介的作用,这就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而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之为商品流通。由两个情景和探究问题二,明确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不同,从而感知到货币的产生方便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探究问题三结合教材关于“惊险跳跃”的探究题,让学生明确生产者要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否则无法进行再生产和生活。让学生了解作为现代企业要有竞争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等。)

其间呈现以下知识点:

1.货币具有充当媒介的作用,即流通手段。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为商品流通。商品流通中买与卖的行为可在时空上分离。 3.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交换的形式。 4.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教师(展示课件并补充讲解):货币除了这两个基本职能,还有如下三个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特别是支付手段,它是伴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不同于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10315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