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及学习刻画人物的多种描写方法。
3. 结合时代背景,感悟藤野先生的人格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鲁迅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树立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2、3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首歌这样唱:“相逢是首歌。”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难以忘怀的良师益友,鲁迅一生中最难忘的有童年时代的可亲可敬的长妈妈,少年时代的农家英雄小闰土,还有一个就是他在东京留学时结识的老师藤野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回忆藤野先生的一篇散文。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字词积累①给加点字注音。
解剖 pōu 抑扬顿挫 cuò 浩劫 jié 诘责 jié 绯红fēi .....②根据注音写汉字
nì 匿 名 yǎo 杳 无音讯 jī 畸 形 发jì 髻 2.走近作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3.鲁迅先生的诗句或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划分文章段落。 1—3段 在东京
4—35段 在仙台 36—38段 离仙台
2.找出藤野先生与我直接交往的四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先生其行: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验——了解裹脚。 四、小组合作,解读探究
1.圈画出相关语句,并分析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
先生其貌: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认真,朴素) 先生其言:“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认真、迂阔)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 (关心学生)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
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变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治学严谨)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尊重科学)
“总是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务实精神)
2.总结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通过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 先生其人:正直热忱、治学严谨、关心热爱学生、公平无私,具有真正的教师风范。 五、精读研讨,探究质疑 ★一别20年后,“我”仍然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书桌对面,“我”对一个接触并不多的日本先生的感情是否有些让人费解?(为什么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这么深?)
第一,有高深的学问,态度严谨认真。“我”虽然不再学医,但先生高尚的品格,一直影响着“我”。 第二,关心异国青年。“我”那一代人从懂事时起,就经历了甲午和庚子两次奇耻大辱,为了救国救民,远到异国寻求救国之路。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友好公正地对待弱国的学子“我”。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冲突的大背景下,以自己的良知兢兢业业地教诲中国学生,这种精神是伟大的。
第三,藤野先生的平等意识、尊重他人的观念给鲁迅巨大影响,使得“我”一直能够保持对中国底层百姓和大众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第四,藤野先生的出现恰恰在作者思想转型的重要时期,看到他的照片,就会想起日本留学的经历,就会想起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想起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更好地以笔为武器,进行战斗。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藤野先生在鲁迅心目中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也要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藤野先生 鲁迅
事例 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 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探索研究,实事求是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并且分析了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位正直热忱、治学严谨、关心热爱学生、公平无私,具有真正的教师风范的人,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在鲁迅的心目中,藤野先生也是一个伟大的人,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那是什么导致他们面临分别的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本课。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三、小组合作,解读探究
1.找出导致“我”离开仙台的两个事件,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朗读。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读出愤慨和伤感,“我”看出了中国人的麻木不仁、人民不觉醒是民族落后的根本原因。“我”去日本学医,本来抱着美好愿望,希望治疗国民的体魄,这两件事使“我”看到了比体魄更需要治疗的是人的灵魂。要治疗的人的灵魂,必须唤醒民众,不是学医就能完成的,所以“我”毅然决定弃医从文。
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终于这流言消灭了”,作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作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
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
结合课文注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作者这样做的原因: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作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发体现。 2. 藤野先生听说“我”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他是什么反应呢?
藤野先生听说“我”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甚感“悲哀”、“凄然”,他“叹息”,并赠照题辞“惜别”,还希望“我”回赠照片,并常来信告诉他状况。这些记叙和描写将“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来。先生对“我”这种毫无民族偏见的深情,“我”是终生难忘的。 3. 写“我”没有给藤野先生寄照片和通信的原因。
对“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这句话怎么理解?
作者对中国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愿意将这种情绪带给他敬爱的老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用一个“竟”字将自己的这种无限遗憾和内疚之情表达出来。文字的笔调是十分含蓄压抑的。尽管如此,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还是充分地显示出来。 4.尽管我们之间没有联系,但我一直没有忘记藤野先生,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a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b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化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如何化怀念为力量?)
作者为了怀念藤野先生,一是装订收藏他改正的讲义(即讲稿)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的东墙上,时时可以看到,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用自己战斗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里的“正人君子”是反语,意在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作者用这种“韧”的战斗精神和坚持继续战斗的行动,来表达自己对藤野先生的仰慕、怀念之情。 小结:时隔20年,作者仍“时时记起他”,足见藤野先生对他人生的影响之大。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地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和力量! 四、精读研讨,探究质疑
1.文章以怀念藤野先生为记叙中心,为什么要写东京留学生的情况呢?主要抓住留学生的什么特征写的?
(结合背景资料分析)鲁迅那一代人从懂事起,就经历了甲午和庚子两次奇耻大辱,有志之士怀着寻求救国之路的愿望到异国去留学。鲁迅深感在东京的留学生学风不正,所以想找到真正可以学得救国救民知识的清净之处,决心舍弃繁华都会来到仙台小镇。为下文见到藤野先生作好了铺垫。
A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子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陋形象。 B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之情。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 2.题目为《藤野先生》,第三部分并不是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是否离题?
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第三部分写自己回国之后的经历,着重表现藤野先生对自己思想上的深刻影响,表达了对他的景仰。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情感和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 4.结合具体语境,品赏作者在语言中深寓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自选一句或一段,抓关键词,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老师适当点拨。 例:文章第一段,“无非”表现了作者怀着寻求救国之路的愿望到异国去留学,但那里的留学生不学无术的状况让人失望。看似淡然,实际上强烈不满。“标致”实际上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不知羞辱的留学生的讽刺。朗读时语气要愤慨、失望,“无非”、“高高耸起”、“扭几扭”、“标致”这几个词要重音轻读,读出讽刺与夸张的意味。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来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五、拓展延伸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鲁迅认识到要想改变中国的面貌,就要改变国民的精神,他一直谨记国耻与历史重任,笔耕不辍,用笔做武器,像尖刀,像匕首,刺向敌人心脏。他用笔墨唤醒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他的小说揭露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其实在现在,中国人也有劣根性,你能说出这些表现吗?
诸如:中庸之道、自私、大男子主义、农民的计划生育不能落实、不孝敬父母、男人酗酒、闭门造车等,这些都是影响文明进步的消极因素。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鲁迅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问中国女人裹脚
暗线:鲁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初三语文自主预习提纲
课题: 《藤野先生》1 班级: 姓名: 等第: 1.读课文两遍。
家长签字: 2.积累。 ①给加点字注音。
解剖 抑扬顿挫 浩劫 诘责 绯红 .....②根据注音写汉字
nì 名 yǎo 无音讯 jī 形 发jì ③将①~②抄写两遍。
3.积累鲁迅的诗句或名言。(不少于两句
4.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 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理清文章结构。
(2)课文记述了“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藤野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从哪些方面刻画藤野先生的形象的?
(4)藤野先生在作者心目中是伟大的,说说藤野先生的伟大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初三语文自主预习提纲
课题: 《藤野先生》2 班级: 姓名: 等第:
1.结合具体语境,品味赏析作者在下列加点词语中深寓的思想感情。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
(2)也有解散辫子的,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
(3)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
2.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我离开仙台的事情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时隔20年,尽管我们之间没有联系,但我一直没有忘记藤野先生,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并分析。
(3)文章以怀念藤野先生为记叙中心,为什么要写东京留学生的情况呢?
(4)题目为《藤野先生》,第三部分并不是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是否离题?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课课练 编号:
课题: 《藤野先生》 命题: 做题: 审核:
班级: 姓名: 整洁: 得分: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fēi红( 绯 ) wǎn如( 宛 ) yǎo无音信( 杳 )nì 名( 匿 ) 陌生( mò ) .畸形(j ī ) 不逊(xùn ) 抑扬顿挫(cuò ) 瞥见 (piē ) 解剖 (pōu ) .....二、下面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逐一修改。
①我们要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②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在探索着,我们在判断着,我们在思考着。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习的程度。这里一是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成才;二是要有毅力和决心,坚持学习一辈子。③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1) 删去“培养和” (2) 正确的语序是“我们在思考着,我们在判断着,我们在探索着。” (3) 在“取得”前面加上“能否” 三、古诗文默写。
(1)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 (3)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 四、名著阅读。
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
名著:《水浒》《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童年》《格列佛游记》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验和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莫言》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藤野先生》教学设计、预习案、课课练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