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些。 3、能不能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了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答:不能。因为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因为即使有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一个日新月日的经济中,永远会存在职业流动和行业结构性兴衰,所以总有少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所以充分就业不可能做到有劳动力的人都拥有工作。只要有劳动力且愿意工作的人都有了工作就是充分就业。 4、高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区别是什么?
答:把一定时期各种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交易量相乘后相加,可得到某一时期得价格总额。选一个时期为基期,购买同等量商品的本期价格总额除以基期价格总额就得到本期的一个价格指数,这个价格指数反映了本期经济的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因此,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定数量的商品购买所需支付的货币数量的多少;或一定数量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多少的指标。通货膨胀是价格水平的增长率,它衡量的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因而,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反映价格水平变动幅度大小的指标。
5、通货膨胀是否意味着不同商品的价格按相同的比例上升?
答:否。通货膨胀衡量的是平均价格水平的走向,如果说某国或地区在某一时期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升了10%,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相同上升了10%,而只是平均价格水平上升了10%。这一“平均”指的是各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加权平均”,而非简单的“算术平均”。
6、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通货收缩和滞胀,这几个概念有何区别
答:通货膨胀是一般价格水平在某一时期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收缩指消除或减少通货膨胀的过程。通货紧缩指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下降。当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并存时,经济即陷入滞胀。 7、请解释一下通货膨胀是怎样实现财富再分配的? 8、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何影响?
9、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涨了,我也只能提你的房租。”这属于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如果店主说:“可以提价,别愁卖不了,店门口排队争购的人多着哩!”这属于什么类型的通货膨胀?
答:理论上,把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归属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而把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归属于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这样,问题中的前一问就应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后一问则属于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以美国经济在60年代和70年代所出现的通货膨胀为例,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在1963-1969年期间,美国的财政政策高度扩张,同时伴之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结果,由于经济政策所所刺激的高的总需求带动了物价水平的上涨。在1973年和1979年,价格水平上涨的原因却是来自于供给方面的冲击,石油价格上涨,因而前者属需求拉上的,后者属成本推动的。
10、为什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宁愿坐出租而不愿坐公交车?答案:尹十九单元P291
答:一般说来,坐公交车比较费时间,坐出租车比较省时。恶性通货膨胀发生时,相对价格变的极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极大的加快。人们手中的货币象烫手的山芋必须越快越好地把它使用出去,否则很快贬值。人们坐公交汽车所节省的钱,也许远比因坐公交汽车所耗费的时间里所发生的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要少得多,而坐出租车虽多费钱,但可以少受自己所拥有的货币贬值的损失。这样,从机会成本角度考虑,人们就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坐费时的公交车。
11、对付通货膨胀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12、说明经济学家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同观点以及各自的依据。
答:共有三种观点,凯恩斯的论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情况,主要认为无论在短期与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都存在交替关系,从而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都是适用的;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20世纪50-60年代的情况,认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可以用高通货膨胀率换取低失业率,高失业率换取低通货膨胀率;货币主义和合理预期派的论述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情况,货币主义认为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交替关系,长期中不存在这种关系,从而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而在长期中无用;合理预期派认为,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没有交替关系,宏观经济政策是无用的。
13、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
答:菲利普斯曲线时西方经济学家用来描述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的变动率之间干系的曲线。1958年,当时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工作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整理英国1861-1957年近一个世纪的统计资料,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可用曲线形式表现出来。在一个坐标图形上,如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则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大体上可呈现为一条负向倾斜曲线,它表示:货币工资上涨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亦然。对于这种负相关的关系,英国经济学家利普赛的解释是:货币工资变动是劳动市场超额需求程度的函数,劳动市场上失业率越低,即劳动市场上有超额需求,雇主间竞争会驱使货币工资率上升,反之,失业率越高,劳动市场上越是供过于求,货币工资率上升就越少。
菲利普斯曲线本来只描述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变动之间的关系,但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产品成本主要构成部分,从而对产品价格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他们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那种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失业率越高,通涨率就低,失业率低,通涨率就高,并认为二者间这种替代关系可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即通涨率或失业率太高时,可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或提高通涨率的扩张政策来降低通涨率或降低失业率,以免经济过分波动。 14、简述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答: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现的是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预期水平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作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通货膨胀不太
高,工人还没有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而且对应于不变的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水平就有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越高,相应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也就越高。在长期,人们开始调整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在理性预期的假定下,人们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与现实的通货膨胀率保持一致,在每一条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都有一点,在这点上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同,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它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在长期不存在替代关系,因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一条垂直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们发行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雇主相应的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由于工人们不断地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一条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成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说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短期菲利普斯需求不断运动,在理性预期的假定条件下形成的。
四、计算题
1、假定某国某时期有1.9亿工作年龄的人口,其中有1.2亿人有工作,1千万人在寻找工作,1千5百万人放弃寻求工作,4千5百万人不要工作,试求:(尹P308)
(1)劳动力人数。(2)劳动力参与率。(3)官方统计的失业率。(4)如果所有泄气的人也看作失业者时的失业率。
解:(1)就业人数加失业人数为劳动力人数,故劳动力人数为: 1.2+0.1=1.3(亿)
(2)劳动力占可工作年龄人口数的百分比为劳动力参与率,
故劳动力参与率为:1.3/1.9=68.4%
(3)官方统计的失业率为:失业者(不包括泄气而放弃寻找工作的工人)占劳动力的百分比,故
失业率为:0.1/1.9=5.26%
(4)如果把气馁而放弃工作的人算作失业者,则失业率为: (0.1+0.15)/1.9=13.15% 2、已知劳动需求函数ND?20?0.5?WPWP,劳动供给函数NS?0.5?WP,寻找工作的人数供给
JS?0.2?,试求:
(1)均衡的实际工资; (2)均衡的就业水平; (3)寻找工作的人数; (4)失业人数; (5)劳动力总人数。
解:(1)均衡的实际工资为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时的实际工资,
20?0.5?WP?0.5?WP,解得:
WP?20
(2)均衡的就业水平为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时的就业人数, 当
WP?20时,NS?ND?20?0.5?WP?20?0.5?20?10
(3)寻找工作的人数可根据均衡实际工资计算得出, JS?0.2?WP=0.2×20=4
(4)失业人数为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数,所以U=4; (5)劳动力总人数为:N?10?4?14
3、若价格水平1950年为54,1960年为69,1970年为92,1980年为178,试问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 解:5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50
?50=
P1960?P1950P1950?100%?60?5454?27.8%
同理类推:
?60?92?696992?100%?33.3%
?70?178?92
?100%?93.5%4、若某国价格水平在2001年为107.9,2002年为111.5,2003年为144.5,试问2002年和2003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如果人们以前两年的通货膨胀率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则2004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应该为多少?如果2004年利率为5%,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解:?2002=
P2002?P2001P2001?100%?111.5?107.9107.9?3.34%
同理可得?2003=2.69%
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为前两年的平均值,在2004年预期通货膨胀率为 ?2004=(3.34%+2.69%)/2=3.015%
根据费雪效应中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关系,可得 实际利率2004=名义利率2004-?2004=5%-3.015%=1.985%
5、假设测定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一篮子商品只包括三种,且有下列数据:
商品 商品A 商品B 第一年价格指数 100 100 第二年价格指数 150 90 第三年价格指数 100 300 商品C
100 120 200 求:从第一年到第二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率。
6、如果失业率与GDP之间满足奥肯定律:(Y?Yf)/Yf??3(u?u),其中u是失业率,u*是自然失业率,Y是GDP,Yf是潜在GDP。又假定2001、2002、2003、2004年的失业率分别是8%、4%、5%、6%。求:
(1)当自然失业率为6%时,2001-2004年各年失业率所对应的GDP缺口; (2)比较四年实际GDP和潜在GDP的关系;
(3)若2003年的实际GDP为2500万亿元,计算当年的潜在GDP水平。 解:(1)按照奥肯定律,在自然失业率为6%的水平下,各年GDP缺口分别为: 2001年:(Y2001?Yf)/Yf??3?(8%?6%)??6%
同理可计算2002年、2003年、2004年GDP缺口分别为6%、3%、0%。
(2)由(1)可知,在2001年实际GDP低于潜在GDP水平,2002、2003年实际GDP高于潜在GDP水平,2004年缺口消除。
(3)如果2003年实际GDP为2500万亿元,由已知条件和奥肯定律可得:
2500?YfYf??3?(5%?6%)?0.03
* 解得Yf=2427.18,即2003年潜在GDP水平为2427.18万亿元。
7、已知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Y=850-25r,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 Y=-500+5Ms+10r,经济在Y=650时达到充分就业,如果名义货币供给Ms=200、物价水平P=l,试求: (1)是否存在通货膨胀压力?
(2)当物价水平为何值时,才能实现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
8、假设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量(国民收入)分别为5和1000万美元不变,在货币供给从4000万美元减少到3000万美元时,计算价格水平的变化。 解:当M1?4000万美元时,P1? 当M2?3000万美元时,P2? 因此价格的变化为:?? 即价格水平下降25%。 一、判断 题号 1 答案 错
2 错 3 错 4 错 5 错 6 对 7 错 8 错 9 对 10 对 11 错 12 错 M1VY??4000?51000?20
M2VY3000?51000?15
P2?P1P1?100%?15?2020?100%??25%
二、选择
1-5题:DCAAC; 6-10题:DBDED; 11-15题:CABAB; 16-20题:EEAAB; 21-25题:ADCDC; 26-30题:AACDB; 31-35题:BBCDC; 36-40题:BCACB; 41-45题:CACDA。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试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