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4)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五)调整、优化农林牧渔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关系。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的后续产业。农产品只有通过加工乃至深加工、精加工,才能实现多次增值。但是,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长期滞后,只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才提出了“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大搞农村产品加工增值”的经济发展战略。农业结构调整,从横向上看,粮棉油等经济作物,以前是以粮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经济作物,提高农民收入,目前,则是以优质农业和效益农业为主导,发展订单农业和品质农业,从纵向上看,调整农业结构重要的是产业结构,产业化可以推动农业的全面发展。比如,养牛业不仅可以得到牛奶、牛肉和皮革,同时还可以形成产业链条,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这种关系已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到1996年底,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4.5万个,从业人员600多万人,产值1835亿元,占同期工业产值5257亿元的35%,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由1990年的0.9:1提高到1996年的1.20:1。为了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加快农产品的转化,提高农业整体经济效益,各级党和政府一定要调整思路,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河南省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农民增收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到2000年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将达到农林牧渔业产值的2倍,力争其增加值能占到农民纯收入的50%,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将达到农林牧渔业产值的4倍,力争其增加值占农民纯收入的70%以上。
(六)调整、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
积极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合理组织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动,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1978年以来,河南省大力发展城乡二、三产业,积极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已取得很大成效。农民进城打工,劳力资源向二、三产业流动,既增加经济收入,又可将学到的科Ъ际酢⑾冉?墓ひ占肮芾砭?榇?嘏┐澹???淮笈?┟瘢?邮驴?⑿陨??痛匆担?欣?诔窍缇?梅⒄梗?τ杼岢?4?985年到1996年,平均每年农村新增劳动力83.3万人,每年平均转移出60多万劳动力。1996年全省农村劳动力3850万人,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力2816万人,占73%。预测2000年全省农村劳动力将有4200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2730万人,占65%,转移到二、三产业上1470万人,占35%。在转移的劳动力中,有75%的人离土进镇,有25%的人离乡进城。到2010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达4600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力2300万人,占总数50%,转移到二、三产业上农村劳动力2300万人,亦占总数的50%。在转移劳动力中,约有65%的劳动力离土进镇,35%的劳动力离乡进城。
(七)农林牧渔业内部结构调整及优化。
1.种植业结构调整。
要强化种植业,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种植业要坚持粮食生产不放松,总产仍需增加这一发展方向,在稳定面积或略有减少的情况下,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确保2000年达到4000万吨,力争达到4200万吨,2010年力争达到4500万吨。
(2)种植业要改二元结构为三元结构,如果在耕地上直接种饲料作物喂养畜禽,每亩耕地可收获相当于1.5亩粮食作物收获量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以缩短生长期,并有养地作用。因而,应把部分粮食作物改种为饲料作物,将种植业由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改革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结构。1996年全省粮食、经济作物比为73:27,预计2000年耕地复种指数由1996年的180%增加为185%,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面积结构调为70:27:3,即先将1/10的饲料用粮从粮食播种面积中分离出来,而后逐渐扩大,到2010年调整为50:25:25,届时绝大部分饲料将由饲料作物供给。
(3)经济作物要占到种植业的一半,在农业不发达乃至整个计划经济时期,粮食作物产值比重一直偏高,直到1996年粮食作物产值在种植业的比重仍占58%,经济作物占42%。要加大发展步伐,据预测,2000年在种植业中,粮食、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产值将为50:47:3,2010年继续调整为35:50: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三农问题**省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4)在线全文阅读。
**省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