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当前农产品对市场选择性越来越强,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随着农业开放程度的加大,外资逐步深入到农业领域和国外农产品涌入国内市场,就更进一步加剧了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档次,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那么农业就不可能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体状况及发展前景
中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质是调优。为尽快解决农产品市场容量小、流通不畅及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只能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以使农产品生产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就是要组织、促进农业生产力诸要素合理流动,逐步实现优化组合提高科技含量,扩大组织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一)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指导思想。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强化发展种植业,积极提高林业,大力发展畜牧业,继续挖掘渔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做到产销对路,建立区域性商品生产基地,发挥区域和规模优势,积极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产销率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推进种、养相结合,产、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遵循的基本原则。
依据上述指导思想,调整时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使农产品做到产销对路,充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2.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的原则,以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取得优质产品,并提高其经济效益。
3.有利于农业生态平衡的原则,在合理开发和保护农业资源及生态环境中,逐步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4.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原则,以增强其市场空间的开拓力和竞争力。
5.有利于建设区域商品基地的原则,不断扩大其规模,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商品批量。
6.有利于克服和避免区域结构趋同的原则,不搞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
(三)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
针对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调整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种植业是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基础,仍需继续发展,但要把由粮食、经济作物构成的二元结构调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结构,以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
2.畜牧业作为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大科技投入,广开蛋白饲料来源,改进饲料方法,扩大混合饲料使用比例,提高饲料报酬率。
3.加大对农产品品种及品质的调整力度,加大科技含量,增强品牌意识,提高其在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竞争能力。
4.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经过深加工和精加工,更好地满足生产和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以解决其农产品滞销,价格下跌等问题。
(四)调整、优化河南省农林牧渔结构。
河南省种植业1952—1978年年递增3.15%,1978—1996年年递增为4.8%,预测今后按年递增4%速度发展,2000年产值可达1270亿元,2010年产值可达1879亿元。
1952—1978年牧业产值年递增2.26%,1978年全省粮食生产好转之后,到1996年年递增11.15%。如今后按年递增8%预测,2000年将达到683亿元(按1996年可比价格),比1996年增长36%,2010年将达到1474亿元,比2000年增长116%。在农牧结合共同发展基础上,积极提高林业,继续挖掘渔业,按略低于1978—1996年时期发展速度,即林业按年递增8%,2000年将达到6.7亿元,2010年将达到12.2亿元,渔业按10%递增速度,2000年将达到15.6亿元,2010年将达到40亿元。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发展按5.5%年递增计算,2000年可达到2031亿元(按1996年可比价格),比1996年增长24%,2010年将达到3480亿元,比2000年增长71%。届时全省农林牧渔业结构将由1996年的66.2:2.5:30.6:0.7,调整为2000年的63:2,7:33.6:0.8,2010年再调整为53:3.9:42:1.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三农问题**省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