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西医结合的应用进展以及展望论文(共3篇)(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4.2穴位注射足三里穴是机体四大总穴之首,有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尤其对胃肠道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主要腧穴,且刺激足三里能促使脑垂体分泌多种脑肠肽,促进胃肠的蠕动。维生素B1和新斯的明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减少乙酰胆碱水解,兴奋胃肠道平滑肌[8-9]。陈月琴等[9]于术后2h开始给病人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100mg,协助病人摆好舒适体位,准确定位穴位,用5mL注射器抽取2mL维生素B1,以持笔式刺入皮肤3.3cm~6.6cm,上下提拉,询问病人有强烈的酸、胀、麻、沉等局部感觉,并回抽无回血时注入药液[9]。


  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和新斯的明结合了穴、针、药三者之功效,通过腧穴-经络-脏腑的特殊作用,达到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目的。


  4.3穴位贴敷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贯穿上下,使内部脏腑和外部组织器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之功能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经皮中药外治手法是通过表皮角质层和深层的转运而被吸收,从而进入脉络通道,既有药物刺激又有经络效应的作用,从而达到活跃经脉、调节气血的效果[10]。目前,临床常用外敷中药剂型主要为膏剂、炼剂等,制备工艺复杂。有国内学者取丁香5g、桂皮5g、白芷5g、白术5g、黄芩5g等用茶油调制成膏状,待术后病人麻醉清醒后取左右天枢穴,给予穴位贴敷,每天2次,每次4h,3d为1个疗程。研究表明:此方法在促进术后病人胃肠功能蠕动、改善胃肠功能方面有效率明显提高,且此法属于中药外治手法,无需经口服给药,避免了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消化液等作用而削弱药力,同时减少药物给肝脏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口服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和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并能充分发挥药效,提高药物的利用率[11]。术后6h可对病人进行穴位刺激,以拇指指腹对三阴交、中脘及足三里予以按、压、揉,每个穴位按压2min,病人感觉酸、麻、胀、痛停止,每天3次。穴位按摩可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通经活络,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中药小茴香性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上腹的中脘穴有健脾胃、助消化、补中气的作用,热敷有利于药物渗透,促进局部深层血液循环,促进肠蠕动恢复。取小茴香300g炒热,用棉布袋包裹,温度以病人无局部烧灼感、温热舒适为度,将药袋置于病人上腹部(中脘)、脐部(神阙、天枢)紧贴皮肤,进行热敷,术后6h开始,每次30min,每天2次,共5d,有一定的效果。


  4.4敷脐护理中医认为腹胀属于“肠痹”的范畴。神阙被认为是“五脏六腑之本,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12],故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之功效。该穴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肠,穴下为皮肤、结缔组织、壁腹膜,所以该穴还能健脾胃、理肠止泻。蔡春霞[13]嘱病人取平卧位,暴露脐部,清洁局部尤其脐窝皮肤,取丁桂儿脐贴1剂贴紧固定于脐窝,告知注意事项,24h后更换。敷脐护理通过药物对脐部穴位的刺激以及局部通透作用,以激发经气、疏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调整内在机制,促进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从而达到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目的。健脾理气中药可明显提高病人消化间期Ⅲ期的血浆胃动素浓度,促进胃肠蠕动和胃排空[14]。谢小平等[15]自拟理气健脾方剂,根据腹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治以补虚固本、健脾理气、和胃止痛,方中黄芪具有健脾补气、益卫固表、利水消肿之功,为君药;枳实、木香行气消痞,燥湿消积,为臣药;白术健脾和胃,燥湿利尿,为佐药;辅以蒲公英、黄连、茵陈、干姜等寒热并调,以调节胃肠功能。将上述中药混均研末,加热后直接外敷于脐周皮肤。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胃肠道功能症状均较常规护理组明显改善,提示外敷理气健脾中药可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


  4.5行为护理措施对腹部术后病人实施行为护理措施,包括行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体位护理、腹部按摩、早期运动等[16]。护理人员根据术后病人需求对病人采取一对一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告知病人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指导病人早期活动、体位改变、腹部按摩等措施的注意事项。动态评估病人心理状态,并采取对应的心理护理,鼓励家属、朋友多与病人沟通,同时医护人员也积极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术后及时帮助病人摆放合适的体位,麻醉消失后采取半卧位,以减少病人的疼痛及伤口缝线张力,减轻腹部压力,促进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同时指导并协助病人有效翻身,并告知病人翻身时的注意事项。术后进行腹部按摩,病人取仰卧位后对其小腹进行轻柔按摩3min,按摩时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对胃肠道进行按摩,注意避开手术部位,期间观察病人变化,若发生异常立即停止按摩。腹部按摩可加速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刺激胃肠神经,使胃肠蠕动反射性增强,促进气体早日排出[17]。


  医护人员术后指导病人尽早进行适当运动,嘱家属协助病人进行创伤屈伸下肢运动,待麻醉清醒后行上下肢主动运动。术后24h,根据病情变化,可早期下床活动,由站立、行走至室外散步,注意活动量,保护腹部伤口。术后早期活动能增强体内脏器代谢能力,提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对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促进作用[18]。


  5展望


  腹部手术病人常因手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手术刺激、腹膜牵拉、胃肠激素调节紊乱、水电解质失衡等原因导致病人术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中医理论认为腹部手术可引起病人元气受损,气机升降受阻,气血运行不畅,瘀浊滞留于肠间,导致脏腑功能失调[19],因而脾胃运化功能减退,腑气不通,故临床出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的症状,多表现为反酸、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便秘等[20]。如果胃肠功能不能顺利恢复,肠腔内积聚过多的液体和气体,压力升高,肠壁血液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发生肠梗阻、肠坏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同时较长时间依靠静脉进行营养支持也会增加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人的经济负担,对病人的恢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21]。因此,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是病人恢复过程中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恢复的关键环节,对术后的护理工作提出了要求。目前应用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根据中医和西医的不同特点,取长补短,将两者优势的护理方法有效结合,应用于腹部术后病人能够促进病人胃肠功能恢复,达到改善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的目的,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中西医结合的应用进展以及展望论文(共3篇)(7)在线全文阅读。

中西医结合的应用进展以及展望论文(共3篇)(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yao/122513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