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集团——建设新型医联体
建设医联体是中央决策层对医院集团化发展趋势的应对举措。先行先试的北京、上海、江苏镇江、湖北武汉等地的医联体模式在取得一定成效后,目前进展缓慢,有的甚至陷于停滞或倒退。其根本原因在于涉及医联体建设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提出要组建和发展城市医疗集体、县域医疗共同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边远贫困地区远程医疗协作网、城市医院托管农村县级医院等医联体组织模式,但未对医联体内部医院产权归属问题作出新的解释②。实践中不同医疗机构分属于各级政府主管,导致在财政、人事、资产等方面难以形成统一决策,内部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权威[15],最终也就难以实现政策目标③。
从顶层设计和宏观治理的角度而言,政府需对医联体涉及的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关键问题进行渐进式改革,逐步实现以技术、经营权和医疗服务产品为纽带的松散型、半紧密型医联体向以产权为纽带的紧密型医联体过渡,也即推动打造以资源高度整合为特征的医院集团。第一,按照“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可由政府设立第三方(一般为国有非营利性事业法人)④履行政府办医要求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统一对医院集团进行监管。第二,在人事管理方面,采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方法,实现人才资源有序流动与高效利用。以灵活的“进”“出”管理与身份认定全面替代现有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模式,采取科学合理的工作量计算、绩效考核、奖酬金发放方式,支持和引导医生在医院(医生)集团、特定行政区域内多点执业和提供服务,构建医务人员与医院集团共建共享、共创共赢的机制。第三,在财和物方面,以集团为单位、以人头为标准进行医保总额付费和政府投入,切断集团内医院通过留病人、过度医疗等方式追求经济收入或与其他医院恶意竞争,同时引导集团内的医疗服务下沉到基层或家庭,前伸到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后延到治疗后的康复。探索推进以集团为独立法人单位进行预算编制、工程建设、设备物资、药品、信息招采等工作。总之,医院集团在经营、机构设置、收入分配、人事、干部任免等方面拥有自主权,并形成一体化的管理⑤。
4.大治理——创新理念与模式
我国公立医院的管理及发展历程与政府管理的理念及工具密切相关。1978年以前,政府对公立医院基本采取全面和直接管控,公立医院的行政化运作色彩较浓。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政府逐步通过管理企业的办法来管理公立医院[16],核心是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为目的,通过放权和让利,扩大公立医院自主权。在2003年“非典”疫情的警示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政府开始全面加强和改进对公立医院的监管,其重要方面在于匡正公立医院公益性发展道路。从某种角度上讲,当前公立医院的发展已对政府传统管理模式形成强有力的倒逼,未来公立医院的管理变化及发展趋势已形成潜在影响与挑战,政府亟需以新的治理理论、模式、工具及机制适应并引导这场变革。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而言,“大治理”模式将是可行的路径选择。“大治理”模式基于回答“政府、市场与社会在不同公共事务当中怎样有机配合,三者之间的关系按照什么模式安排才符合理想”,强调在治理体系中规制作用的重要性[17]。考虑到公立医院与政府的特殊关系、科技创新驱动下公立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的系统性及在医改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政府应充分采取系统性和整体性思想,以“大治理”方法与模式重塑对公立医院乃至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管理。改革路线包括:一是政府应摒弃单纯计划主导或市场主导的方式,科学认识改革所涉及对象或领域的性质与规律,在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均等、可及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⑥。由于当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原因在于医疗卫生资源的总量供给不足和结构失衡,因而仅仅依靠对公立医院进行存量改革远远不够。长远之计需进行增量改革,特别是有序引导和推进私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专业性的医学检验中心或医疗机构,在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的情况下推进公立医院参与和联合社会资本办医,从行业政策、财政补贴等方面支持私立医疗机构向更高层次的综合性、集团化、规模化和连锁化经营发展[18]。三是要注重强化社会在公立医院及卫生行业监督、医疗服务内容拓展与服务体系完善、医保筹资、医疗救助等方面的职责和作用发挥。
第2篇:大数据思维在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吴晓1朱建霞2
【摘要】管理会计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后续发展,这也就需要医院能够加强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力度。近年来我国的公立医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规模以及业务量持续增加,在进行公立医院会计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处理的数量也呈现出几何级的增长趋势,也就导致了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公立医院现阶段的具体发展需求。因此说各公立医院还需要在大数据思维基础上,来进行管理会计体系的合理应用,借此来满足该公立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文章主要就大数据思维在公立医院管理会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管理会计;公立医院;医疗行业;数据;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广,要求各公立医院能够不断强化自身的管理水平。但是部分医院还存在对运营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也就直接威胁到公立医院的后续发展。通过基于大数据技术下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将会计管理的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来为医院的管理层提供足够多的有效运营资源信息,对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
1大数据特点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公立医院在进行会计管理过程中处理的信息量得到大幅度提升,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来进行海量数据的有效处理。大数据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具备有以下特点:(1)海量数据。在公立医院的运行过程中还会产生海量的数据量,也就需要各医院能够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力度[1]。(2)多样性。在公立医院的数据处理过程中,其所产生的数据也逐渐发展到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模式,信息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这也就要求公立医院能够做好数据的检索跟处理工作,来让数据信息的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3)价值密度低。在海量的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数量比较小,这也就要求公立医院能够具备有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这样才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取到有效信息,来为该医院决策的制定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4)处理速度高。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导致了传统的数据检索与分析模式难以满足公立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在这一基础上也就需要不断强化现有的数据处理效率,来让海量数据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类医院管理的重要性应用前瞻研究分析论文(共3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