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语文课堂失去的美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3)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最后,课堂教学应该手段多样化,形式灵活化,不能单纯的依赖电教手段,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用更多的辅助手段来弥补电教手段的不足,如:板书、制作的教具、简笔画以及老师的示范、学生的表演等,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魅力,接受师者的熏陶,也能过得到亲身的体验。教学方法也不应该模式化。很多语文老师上语文课都按一定的程序操作,或者设计一个程序,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程序,好象是在流水线上“做工”。比如,十多年语文课概括文章的中心都是按同一个模式概括:“通过……表现了(歌颂了、揭露了等等)……”即使偶有变化,也是在稳中求一点变化,没有本质的区别。课课是一种模式,文文是一种模式。按着这种模式教学,似乎全面而系统,教者备课有矩,有章可循,教时心中数,一步一个脚印,学生记出来的笔记也是井井有条,中规中矩。形成这种程序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对语文教学的外行或无知的评价;教育教学的理论误导;教师的惰性,按一定的模式程序显得轻松,不需要自己去思考,去发挥,去创造,当然也就不需要更多的创造能力,也可以掩盖自己的不足。按部就班,无可挑剔,一劳永逸。但是这种程序化的东西,展现不出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内涵,不能授予学生受益终生的语文素养,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只能让本该生动、形象、有趣的语文课变得刻板单调,只能让学生生厌。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因此,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灵活化。如:对《窦娥冤》的教学我们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把它和西方悲剧《美狄亚》对比;对《雷雨》的教学我们就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来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此课堂就不再是考点的分析,方法技巧的讲解了,课堂就不再沉闷,语文就不再枯燥了,语文也就美了,课堂也就美了。
总之,基础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立足于基础年级的特点,对语文的研究应该注重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而不仅仅是高考及考点,方法与解题技巧。
参考文献:
1]李春华 《读教学的现状与出路》(《语文教学之友》).2007.1.
2]冯发柱《阅读教学改革不要走向极端》(《湖北教育》).2001.7
3]陈守刚《中学生阅读的三种境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44]李世中《联系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通讯》).2001.11
5]钱威《语文教育“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1.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寻找语文课堂失去的美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3)在线全文阅读。
寻找语文课堂失去的美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