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语文课堂失去的美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三、盲目抛开教材。语文科有其特性,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一特性使我们一些老师和同学产生了错觉,以为语文课听与不听一个样,听多听少一个样,课本与试卷完全两回事儿。一些高三下来的老师更是凭借自己多年来的“高考经验”,盲目抛开教材,或随意地打乱教学顺序,“考什么教什么”,课堂上不再是美文的赏析,而变成了历年高考经典试题的讲解。殊不知教材是教育家、学者在总结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而编写的,有着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所选课文也是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经典美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文本的基础地位,忽视教师对文本教学的指导作用。“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首先应该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在超越文本的实践中不断积累,从而增强语感提高语文素养。而盲目的抛开教材,讲解一些所谓“高考的经典”,是不符合语文的特性的,是影响到学生积累的,是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的,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没有文学底蕴的,只能是“高分低能”。
四、语文课堂的传统美丧失,所谓的“现代美”(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泛滥。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其优势毋庸置疑。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因此,它对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电化教学手段也是一把“双刃剑” ,如运用不当或滥用,就会使语文课堂的传统美丧失。语文课姓“语”,不姓“电”;“语”是目的 ,“电”是手段,电教手段是一种辅助手段,也不是唯一手段,这一点每个从事语文教学的人必须明确,也必须做到。 但从当前的课堂来看,电教似乎一统天下,对学生来讲很容易造成“审美疲劳”,电教成了丰富形象的单一工具,学生的好奇心泛不起一点涟漪;即使有,也不是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而是对屏幕上花花绿绿的图片,诱人的音像感兴趣。老师的富有情趣的示范与个性化的解读不见了,老师的板书、动作、表情、语言等都带自己的个性,一旦这些完全被电教手段所取代,那么老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染与熏陶也就降低了。如果师者的形象难以体现,那么对课堂上的人性化教学的理解也就有失偏不薄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应该包括教师的美。试想多年以后学生对老师的印象会是课堂上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诱人的音像吗?不会,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应该是老师留下的师者的形象。
当前以高考为唯一评价尺度的教育现状之下,要使语文教学真正的“美”起来,更是十分不易的。但是, 变革是势在必行的,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依旧在老路上徘徊。社会的发展,人性的要求以及人类所面临的种种深刻的危机,决定了科学人文主义必将成为21世纪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什么才是语文美呢?现在,在语文教学界中较为流行的一句话:“语文教学要讲究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程少堂先生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师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语文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然而现今大多的语文课堂教学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有些老师对语文工具性的理解也有不妥,把它看成了应对考试的工具。高考我们无法回避,以上那些课堂上出现的现象,放在高三也就无可厚非了,但基础年级是应该注重基础与积累的,那种“拔苗助长式”的课堂教学就有不妥了。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我们有必要去寻找语文课堂失去的美。
首先,应该明白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水平和各项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高考不是唯一目的,因此在基础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分挖掘文本人文性与工具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把目标定在提高应试能力。
其次,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发展规律。语文学习是积累的过程、潜移默化的过程,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基础的夯实、知识的积累,知识也不应该只是考试要点,应试的技巧。比如对《鸿门宴》的教学,文言知识很重要,但我们不能只着眼于文言字词句的讲解,还应该知道《鸿门宴》之所以经典,成为不朽的课文,绝不是因为其中枯燥的文言知识,而是因为文中人物语言的精彩,人物形象的生动。如果抛开了这些,那么这篇不朽之作就没了灵魂,成了没有血肉的骨架子,课堂美,语文美也就无从谈起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寻找语文课堂失去的美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2)在线全文阅读。
寻找语文课堂失去的美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