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2-10-2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语文教学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模式,都是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问题是开展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问题设计的优劣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好的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但不好的问题,可能让学生毫无兴趣,也可能使学生糊里糊涂,不知所云,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提问,及时发现和调整学生学习的内容、效果和方法,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系统性、有效性和持久性。
  一、有效问题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当旧知识与新信息发生碰撞之时,学生便能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冲动,这就是学习动机。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而教师创设的新颖重实效的有效提问,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敲门砖”。“敲门砖”找到了,教师通过对学生采取有效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外部刺激,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在适度注意力的前提下,对问题开展分析与解答。如一教师教《故乡》一课时,一学生突然提问,“一轮金黄的圆月”,这色彩描绘得不大对吧?李白的诗不是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吗?这应作何解释呢?教师不但表扬了这位学生敢于质疑的可贵精神,而且进而要求他在月圆之时观察一下究竟,这个学生经过仔细思考,得出结论:圆月初升确实色彩金黄。在教师的点拨启迪下,他把鲁迅的月与李白的月进行了比较,进一步明确,李白的“明月”着重写月光,而鲁迅的“金黄圆月”则着重写色彩,它与“深蓝的天空”“碧绿的西瓜”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从而烘托出了小英雄闰土,并表现出“我”对闰土的崇敬之情。
  二、有效问题的设计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载体
  什么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俗地讲就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新学知识之间的过渡区。打个比方来说,学生学习就像要摘树上的果子,学生经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那个空间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果子太高,怎么努力都摘不到,那么学生就会丧失信心。只有让学生尝到“果子”的甜头,学生才能爱上学习,获得发展。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也不是远远高于个体现有的水平,而应稍稍高于原有的水平。”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教师教学必须重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并把它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如钱梦龙老师执教的《死海不死》片段。
  师: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生1:是说明文。
  师:说明文是个大类,包括各种产品说明书、书籍的出版说明和内容提要、词典的释文、影剧内容介绍,以及除语文以外的各科教科书及讲义、知识小品,等等。凡是以说明事物或事理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本都是说明文。你说说看,这篇课文是说明文中的哪一种?
  生2:是知识小品。
  师:他说得对不对?同意的请举手(多数学生举手)。你说对了。但什么是知识小品,你知道吗?
  生2:不知道。
  师:知识小品有什么特点,知道吗?
  生2:不知道。
  师:你都不知道?那你怎么知道这篇课文是知识小品呢?
  生2:我是瞎蒙的。
  师:不,你肯定不是瞎蒙的,你心里肯定有一个关于知识小品应有的“样子”,而这篇课文正好符合你心里的这个“样子”。是这样吗?
  生2:我心里没有样子。
  师:那你为什么不说它是产品说明书或别的什么说明性问题,而偏偏要说它是知识小品呢?你在说的时候心里肯定有过一些选择的,是不是?
  生2:是的。
  师:好好想想,你在各种文体中选定知识小品,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
  生2:因为它是介绍关于死海的知识的,文章很短小……所以是知识小品。
  师:说得对呀!知识小品就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篇幅又很短小,所以叫“小品”。你看你说出了知识小品的一些重要的特点,你明明知道,怎么说不知道呢?
  生2:这是我看了课文后临时想出来的。
  师:这更了不起,说明你的思维很敏捷,很有判断力。我早说过你不是瞎蒙的嘛!下面请大家再来看看知识小品除了篇幅短小、具有知识性以外(板书:“知识性”),还有些什么特点?
  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钱梦龙老师与生2有8次交流。这8次问答被许多语文教师或语文教育研究者看做钱老师教学机智的体现。钱老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忆思考的过程,无疑是寻找到了课堂提问的最佳点,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设计必然是有效的。
  三、有效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做到难易适度,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的差异,尽量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防止:浅——缺乏吸引力,索然无味;偏——抓不住重点,纠缠枝节;深——高不可攀,“听”而生畏;空——内容空泛,无从下手。太易,脱口而出,无法引起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太难,难以下手,造成心理压力,结果适得其反。要做到难易适度,还要注意问题的梯度。所谓梯度,就是提出的问题,应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的那样:先问一些比较容易、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尝到一点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这样学生就好似登山一样,过了一个山峰,又有一个更高的山峰在自己的面前,于是他们登高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课堂气氛也就越来越活跃了。所以,语文教师需要从整篇课文出发,制定有步骤与有计划的系统化的提问,将那些大并且难的问题,逐渐分解成为具备层次性,并且很容易解决的问题,让不同梯度的学生都有收获。比如教师在讲授《变色龙》一节之时,可以采用“梯度提问法”。(1)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怎样?(2)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显著特征具有哪些?(3)奥楚蔑洛夫虽然很善变,但是其自始至终都没变的是什么?(4)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奥楚蔑洛夫一变再变?(5)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意图何在?这样的问题设计很明显是从简到难,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成绩的不同,分别对应不同的学生进行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基础一般的学生通过对前面两个问题得到思考,能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在领会前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理解小说的基本思想;而基础很好的学生则在充分领会前四个问题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本文的现实意义,能将作者的写作手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探索与思考在线全文阅读。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探索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aoyu/12836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