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 中学语文
内容提要:
美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领悟语言美;感悟自然关;感受联想拳;激发创造美等方式进行美育渗透。
所谓美育,是指以一定的美学理论指导人们的审美实践,培养人们健康的审美观念,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感受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既能引导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及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渴望和追求;又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健康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具有丰富的美的因素。中学语文课选编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它们既包含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几大类型,又有优美、壮美、崇高美、悲剧美等美的形态;课文无论语言、结构等形式还是形象、意境等内容都是美的。总之,语文课集各种美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体系。
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方法、形式。从审美角度来整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知识传授与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发展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建构完美的语文审美心理结构。
一、导入精妙——创设审美氛围
1.切入得当,激发感悟
很多课文都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感染力。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并把它作为引导学生鉴赏美的切人点,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升华主旨。以震撼心灵的音乐,激发学生对情景的感悟。教学林莉的《小巷深处》时,教师用歌曲《常回家看看》导人,创设“母爱”动人情景。然后围绕“母爱的具体表现”展开阅读、思考、讨论和集体交流。同学们读得认认真真,想得全神贯注。议得有理有据,连听课的老师都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之中。在学生情绪高涨时,老师引导同学谈谈“母爱”的故事。
在同学们交流母爱温暖的时候。第三排的一位女生悄悄地哭了。老师请她发言,她动情地哭诉了自己五岁父母离异、七岁父亲去世,自己跟着60多岁的奶奶过日子的经历,她哭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十多位的听课老师不禁动了情,纷纷站立起来。授课者及时给予安慰和疏导,又启发同学畅谈对此事的看法。同学们一致要帮助李静媛同学。真挚的友爱、纯洁的师爱把课堂气氛渲染得更为浓烈。一曲《烛光里的妈妈》结束了这堂课,学生从中加深了对“母爱”的理解.用扎实的行动去报答“母爱”的深恩,用真情的笔墨去抒写“母爱”的诗篇!
2.深挖细微,引导鉴赏
以美丽的画面牵动学生对情景的体验,例如在教学《春》这篇课文的时候没有让学生读课文,而是先让学生看画面。一幅色彩明快、生机盎然的“春之图”唤起了学生对春的美好情感.然后让学生给画配文,给文配画,这样学生在画、文之中就体味到了朱自清先生的生花妙笔。
3.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文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联系生活实际、个人体验去领会文章思想情愫。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探索过程。如学习《孔乙己》一后。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及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深化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我们可以在求学和做人方面获得那些有益的启示?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孔乙己’式的人?如果有,你将如何对待这样的人?”这样,调动学生积极情感,让学生在联想与探究中得到情感体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用心观察——诱发审美体验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体验美。对培养学生发现美、描述美的能力尤其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随时随地留意观察,是扩充经验的不二法门。多观察,方能达多经验。”他又说:。好文章有个基本条件,必须积蓄于胸中的充实而深美,又必须把这种积蓄化为充实而深美的文字。”
1.目标观察,实地感受
定向观察是一种预先确定好范围或目标的观察活动。为了提高效果,教师要安排恰当的时间、地点,选定明确的目的、重点,指导最佳的顺序、角度、方法,创造各方面的条件让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如带领学生观察我校附近一座泉州市级保护文物——千金庙,笔者先到实地去观察,设计好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案。在傍晚时分,先把学生带到离庙宇较远的一座桥上。从远处进行观察,让他们从整体上去观察夕阳映照的千金庙,感受家乡一角独特的美。接着,又把学生带到千金庙前。让学生从近处进行观察,细看千金庙的造型美、建筑美;第二天清晨,又带领学生从远近不同的角度观赏晨雾缭绕的千金庙。这样的定向观察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难以忘怀的美感.而且教给了学生怎样通过观察去发现美、感受美的方法。把他们领进了引人人胜的审美园地。
2.随机观察,留心生活
机遇观察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的具有很大灵活性的观察活动。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等,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能接触到的.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机遇观察的对象,如一场球赛、一次主题班会、街头晨景、校园艺术节等。由于这种观察的灵活性很大.老师如能循循善诱,指导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及时肯定学生观察的成绩,那么,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就会更浓.平日也会对周围的事物更留心,能主动地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感受美。
3.间接观察,注重阅读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所以课文内容则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阅读范文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如教学说明文《核舟记》。在充分梳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反复吟读,恰如一个聪明博识的导游。把学生带到一件新奇的珍品面前。将其部件的精细、机关的巧妙及前后关联一一化解展示于众。实践证明:朗读课文是激发情趣的关键。通过朗读,课文中的美学意蕴得到了初步的揭示,美学价值得到了相应的开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