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过海,异彩纷呈(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让我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献一份爱给弱小无助的孩子
献一份爱给孤苦伶仃的老人
献一份爱给无家可归的动物
献一份爱给一切需要爱的生命
让世界充满爱
这样的拓展环节,内容既紧扣课文中心,而又形式新颖,富有意义。通过这两个小环节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有效的时间里完成了对爱的表达和理解,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创意真是不错!
虽然蔡老师这节课的容量很大,但她沉稳的教学风格,还是将所有的教学内容有条不紊地完成了。这堂课,纠正了我之前对于传统课型的一种偏见,让我认识到了“传统”也没什么不好,“传统”中也可以有所创新,“传统”也一样可以有实效。
其次是陈老师执教的《山米与白鹤》,它重在“读情”。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比较大胆,采用倒叙的手法,直接抓住文章的中心——山米由恨到爱的情感变化,再让学生去找其中变化的原因。教学时,尝试了以读促教的方法,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朗读,来感悟文章的主题,注重朗读中语速、重音等的指导。老师的授课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善于鼓励学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足的是课堂节奏有些前紧后松,主要是因为前面的朗读指导过多,所以在最后两个环节:“说启示”和“总结”中显得有些仓促。
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却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想要以自己的阅读体验去代替学生的阅读,总觉得好像自己不讲,学生就不会学,就学不到东西。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使我们的教学脱离了教学的主体——学生,陷入“空中楼阁”的境地——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嘶声力竭;学生则听得一头雾水、毫无所动。因此,以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达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未尝不是一种好办法。
最后是邱老师执教的《山米与白鹤》,它重在“导情”。教学设计既立足文本,又注重个性阅读。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两大块:第一板块是触摸语言,读懂故事;第二板块是沉浸文本,读出问题。他先以解题来导入新课,切入点巧妙:用一个“心”形来构筑山米、白鹤与外祖父的关系的板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中,他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情感,特别是别具一格地将文章的最后两段改用第一人称来朗读,更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体验。不过,整堂课最吸引人的还是第二板块中让学生质疑的环节,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课堂气氛热烈。邱老师所设计的“质疑”环节是为了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让他们的思想火花在课堂上碰撞,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理解,也更加体现了一个老师的教学智慧。
这种学生质疑,师生共同答疑、解疑的方法,表面上似乎省事了——老师不用花更多的时间去设计教学问题,实际上,备课量更大,因为老师不仅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质疑,不致使课堂教学陷入无序或冷场的状态,而且要尽可能地备好学生可能会遇到或提出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无法解答,但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做法是有利于学生的。当然,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质疑是获得学问的开始,没有质疑,哪来的创造。长期以来,把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的中国学生,渐渐地只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创造”,这当中他们缺失的不正是这样一种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精神吗?我们常常看到初一时学生还挺活跃的,可到了初三就基本死气沉沉了,是谁慢慢磨去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质疑精神,而又大大地纵容了他们的“懒惰”?是我们“填鸭式”的教学,是我们“独裁式”的一言堂,还是……或许我们也有苦衷,但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应以学生的利益为重,因此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这项工作的关键是教育工作者理念的转变——不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应该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要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精神,而不要怕被学生难倒的尴尬局面出现,这才会使课堂教学富有实效、甚至是高效。
或许昨天我们还在为某个未解的教育教学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而今天的“同课异构”活动,却使我们茅塞顿开,老师们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特别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八仙过海,异彩纷呈(2)在线全文阅读。
八仙过海,异彩纷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