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三的语文课要不要人文?
高三课堂以复习、训练为主,这和高一高二的讲课模式有很大的差别。
在教授课文的时候,我们都清楚,要注重课堂的人文性,讲究情感的渗透,学生的体悟。那么到了高三了,专题复习了,规范方法、技巧了,还要不要人文呢?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的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依大纲看来,语文课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强调终身的,而且我在实践中发现,高三的教学跟强调人文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是一对矛盾,相反,甚至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我的一堂文学类文本阅读课--2010年安徽卷的高考题《我与地坛》节选的阅读赏析。其实,对我带的这些90后的学生来说,作者史铁生这个名字已经相当陌生了。所以,拿到题目,学生只是在用平时学到的术语答题,对内容并没有多少兴趣,甚至有同学对我说他觉得内容太深奥,都有点读不下去了。恰好那时候史铁生先生刚刚因脑溢血去世,我就没有就着题目讲文章,而是借着史先生去世的新闻,回顾了他的作品,回顾了他与母亲之间的至笃深情,回顾了他对生命、对活着的执着。我讲的酣畅淋漓,大有以前上课文之感,学生也大受感染,静静地阅读节选内容。不久的一次作文批改中,我惊奇地发现学生在作文中恰当的引用了史铁生先生的一句话--“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因为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为他的文章增色不少。
高三的语文课要不要人文?我的理解是要,“见缝插针”的去渗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 在问题中成长(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