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工作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经过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我从中体会到,大多数学生的异常行为表现,不单纯是品行问题,多是由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的。因此,班主任必须肩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科学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动机,并做到及时调整,做一个真正的“心理专家”,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那么,要在班主任工作中从事好心理健康教育,该如何入手呢?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班主任除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心理健康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除平时的教学工作外,更主要的工作是“育人”。我们面对的是纯洁、活泼的学生,如果教师本身就缺少健康的心理,怎么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如果教师本身性格暴躁怪戾,情绪喜怒无常,对待学生冷漠无情、尖酸刻薄,如何能使学生的情绪趋于正常,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呢?因此,班主任除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是心理健康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谈得上教书育人。
二、了解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1.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3.性格方面的因素是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忧柔寡断,唯唯诺诺。
4.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1)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亦称为青春烦恼。(2)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问题等。 三、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心理健康教育的通道。我觉得为了有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达到与学生心灵相通,让学生从心理上、感情上接纳自己。要做到这点,其一,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打开学生心理通道的前提;其二,要有同理心,也就是在处理事情时,教师要放下自己的参考标准,将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和处境来感受、体验学生的心态,做到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你产生信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在线全文阅读。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