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美育者,应以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音乐作为美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其显著的特点必然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人们的道德情操,以旋律、音响、表现形式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的这种审美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提升审美品质,也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目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代中学生在音乐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知趣上带有明显的倾向性,特别是对民族音乐的审美上具有明显的偏差。中国民族音乐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淀了各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创造结晶,具备了鲜明的民族个性,在历史无数次的交流和融合中一直处于明显的强势地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外来文化不断渗入,很多新文化元素以强劲的态势蜂拥而至,大量西洋的、日韩的音乐充斥着生活,冲击着本民族文化。在东西方文化的交织中,对本民族音乐接触少、国学功底薄弱的新一代在价值认知上出现了“钟摆”现象,他们盲目崇尚西方文化,轻视甚至拒绝学习民族音乐。许多青少年成天带着MP3,追捧S.H.E,谈论的话题都是超级女声、周杰伦。就是对于提高音乐素质的器乐教育,家长们也是选择西洋小提琴、钢琴的多,选择民族乐器的少,认为学习民族乐器“吃不开”、“土老帽”。一场颇有质量的民族音乐演唱会或演奏会门可罗雀,而港台歌星演唱会则是人山人海,一票难求,有的学生甚至逃课坐上飞机或火车赶到歌星开演唱会的城市为自己的偶像摇旗呐喊。这种重洋轻本的音乐审美偏差,势必影响本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扬。要改变这一现状,得从学校教育教学着手;要矫治青少年学生的审美偏差,需从学校音乐基础教学做起。
1,提升民乐文化认知,引导审美价值取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中学生音乐审美偏差及矫治策略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