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生活化的导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的重要环节,它讲求“一锤子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般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最好方法就是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事件入手,因为这些事件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可利用歌曲、小品、小故事、游戏、案例、漫画,甚至教材中的“相关链接”等等。生活化的导课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乐学、爱学中受益。例如在讲授《珍爱生命》时,我出了个游戏:猜猜你是谁?要求学生把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写出来。通过这个活动,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独特,也认识到每个生命体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应该珍爱生命,并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人生道路,从而让学生带着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即将学习的课堂内容。如此生活化导课,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在教学中,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比单纯的言语教学效果更好。因此,教师的作用不再仅仅局限于将知识讲解或呈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创设一定的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师可运用生动的语言,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增强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节中,让学生置身其中,为问题的解决设计方案,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创设生活化情境过程中,教师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所采用的形式必须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如音乐、故事、小品等。例如,在讲授《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我播放了一段惠州市惠城区德育基地实践活动录像:学生在闷热的天气里开展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有的爬山,有的过铁索桥,有的做游戏……虽然天气闷热,但阻挡不了大家的热情,大家都希望以自己良好的表现为班级争荣誉。学生在观看这段录像后,个个畅所欲言:良好的集体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在日常生活中要维护好集体的荣誉。这样的生活化教学,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探索(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