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习作评改要有实效,
传统的习作评改低效甚至无效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只重视分数结果,而忽视评改过程;教师只重视个人评改,而忽视学生评改。我认为习作评改应该是多“人”化、多元化的。学生每一篇习作都应经过“自改自评--互改互评--老师抽评--习作重写”这种多人多元化的批改过程,逐步感知,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初级阶段是习作自评自改。老师的要求不能太高,并且是自由的。只是要求学生用红笔标出对自己的习作感到最满意的地方,以及最不满意的地方,写上评语即可。这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有个“回头看”的过程。这个再认识的过程,往往会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和体会;第二阶段是学生互改互评。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堂上分项互批互改,按“定向·定序·定法”的方法,把作文分成“常规项”(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和“本次要求项”制成表格,印发每生一份,然后让学生对照评改,做出评价,写上评语,签名负责。批改期间,教师只需做好堂上巡查答疑工作即可。这是最重要一步,目的是让学生有个“体验批改”的过程,促使对自己的习作形成思考,发现问题,加深对写作要求的理解。同时也解放了教师,提高了批改的效率。第三阶段是教师抽评。做法是任意抽出两三篇习作,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评改,在教师的引导下,各抒己见,得到相对统一准确的评价。目的是让教师对习作做一个全面性的归纳总结,提升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认识。最后阶段就是习作重写。讲评绝不应是一次作文的结束,学生在经过以上一系列的评改过程之后,如果再让他重修重写,他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重复次数愈多,产生的认识就会愈深,训练的效果就会越明显。
三、加强学校作文教学的管理
学校应加强作文教学的管理工作。语文科组要单独设立作文研究小组,编写专门的作文教材,保证单独开设每周2节的作文课(按新课标要求);确保作文教学集体备课,语文教师人人都上作文公开课,积极听评课,认真总结;制定好相关的检查和评估条例,以保证作文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学校还要组织语文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邀请专家进入校园来指导,或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要让学校的专项管理,成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力量。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教会他们学会生活,学会阅读,学会积累。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有科学理论指导,有完整的习作训练体系。师生互动,一起成长,求真务实,我们初中作文教学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于漪著,《中学作文教学导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4]祁国斌:《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语文教学之友》,2008年第10期
[5]赵克明:《语文“伪教学”当休矣》,《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年第11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解放思想,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效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