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
(广东省高州市新垌中学525200)
【摘要】目前,语文作文教学仍然低效是准单一,作文课课时少等诸多因素,致使很多语文教师对于作文课堂教学感到茫然无措。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了无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作文教学;主体性;主导性;有效性
近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语文评卷组组长陈少华教授在《南方日报》指出了今年高考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①作文的思想性、关注生活和社会的深度还有较大欠缺,缺少有个人独特思考见解的佳作。②立意偏差、套作,抄袭的低分作文依然较多,甚至还有极少数空白的零分作文。
从高考作文现状来看,居然还有那么多的高中生,竟然写不出一篇有独立思想的,有一定社会深度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文章来,而却要去套作,抄袭,甚至空白零分。高中生如此,初中生更甚。这不能说不是语文作文教学的悲哀!这不能说不是语文教师的悲哀!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完全是素质教育贯彻不彻底的失败!由于“应试教育”观念依然存在,“唯分数”思想使一些教师作文教学走进了“功利主义”“技术主义”时代,使学生成了教师应试写作的实验工具,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人”完全失落了!
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一定要解放思想,坚决摒弃“应试教育”的观念,遵循教学的自然规律,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来,回归到自我中来。下面结合我的作文教学课题研究结果,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 还“学生主体”地位,架起生活与写作的桥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备好上等的食材,再好的厨师,也不可能做出一桌好的饭菜。同理,如果没有写作素材的积累,再好的教师,也无法教学生写出什么好的文章来。文章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所有作文便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尽管不大,但是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只有用心体验,慢慢积累,以后才会有写作的基础和生命。这也就决定了在作文教学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架起生活与写作的桥梁。我主要做好“五个一”的工作:
1、每节课“议一议”。每天的语文课,我都坚持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当天的见、闻、做、学、玩中感受最深的事情,给全班的同学都来议一议,使他们养成爱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好习惯。
2、每星期“练一练”。我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把每一周里感受最深的东西都记录下来。不管长短多少,只求多练笔,形成爱积累的好习惯。
3、每单元“动一动”。我精心备好上好每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用心记下活动的每一个过程。增强他们体验生活的能力,也为写作积累真实可靠的素材。
4、每假期“读一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的阅读可以弥补生活经历的不足。每到长假,我都指引学生去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并要求他们写好读书笔记。
5、好材料“抄一抄”。古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要求学生设一本“随身带”,一旦读有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章,一定要摘抄下来,写点评价,并熟读成诵。
实践证明,以上五点,非常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生活无体验,素材无积累,而作文“写不出”的根本问题。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习作训练的科学体系。
家庭主妇每天都在做饭,即使备有上等的食材,也难以做出高档次的佳肴。这显然是因为她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厨艺培训。同理,学生即使对自然、生活、社会等有一定的体验和感悟,也积累了不少的素材,但没经过老师系统的训练指导,或许还是写不出高水平的文章来。
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发挥主导性作用,帮助学生解决作文“怎样写”的问题呢?我认为也要做好以下“五个有”的工作。
1、保证习作有训练量,
首先,教师要上好一周两节的作文课(新课标要求)。也许是教师作文教学意识不强,又或许是学校对写作课程设置规定不具体,事实上,有相当多的教师根本没有把它用于写作训练。其次,还要加大单元写作以外的作文训练次数。一个学期七个单元七篇习作训练,谁也不能保证篇篇都能达标吧,所以,开放学生的写作时间,适当地加练一些也是非常必要的。最后,要让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起来。教师要坚持“以读带写”,在阅读课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进行仿写,改写和补写等多种简单而有效的写作训练。以量变促质变。
2、建立习作训练序列,
教者教无序,学生学无绪。首先,习作训练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的作文序列,以此为纲,把初中作文的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分解到各年级、各学期中去实施,做到循序渐进、写有收获。如:初一以记叙文训练为主;初二提高记叙文写作要求,并学习说明文写作;初三侧重于议论文的训练,三大体裁全面综合训练。在这个序列中,要把每个阶段(包括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一次的习作)训练点(包括立题、审题、选材、结构安排、立意、开头、结尾等)和训练题目都要细化出来,不断更新,整理成校本教材,可供不同教师、不同年级循环使用。
3、习作训练要有重点,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项训练不可能在一篇作文中全部完成的。在常规的作文训练中,大多教师习惯性地从整篇文章出发,从各方面提出写作要求,让学生眉毛胡须一把抓,导致最后什么也抓不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费时低效,与其说交给老师的是学生的作文,不如说交给老师的是学生的无奈与苦闷。因此,在每一次习作训练的时候,教师都应降低写作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次突出一个重点地进行专项训练,谁掌握了该次训练重点就应给予满分。长此以往,一次一重点,一练一突破,收效必然显著。
4、习作训练要教会模仿,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写作最好的模仿就是教材(叶老语)。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先仿写开头结尾,再仿写句子和片段,最后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体会到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其次,教师同题的下水作文也是学生很好的仿文,它最具有针对性和对比性。总之,模仿训练就是要学生在模仿中借鉴,在模仿中创造,使知识得到巩固,技能达到熟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解放思想,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