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面语段的评价:康熙为什么要向他的敌人敬酒?因为他明白,对手带给了他前行的压力,逼迫他努力地投入到“斗争”中,并想办法成为胜利者。在同对手的对抗中,他真正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地磨练了自己、强壮了自己。从这一意义上说,你的对手就是你前进的动力,就是你成功的催化剂,你必须尊重他。
本堂课里,教师针对学生不会进行综合论证的实际,出示一个运用了综合论证的例子: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也即作品反映其人品(观点)。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解释观点)。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举例:正面分析)。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反面分析)。”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假设论证)?伟大的心灵,投影在文学上,依然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结论)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论证思路,再串联起来,让他们明白:原来,综合论证并不难。
二、开阔思维——针对学生思考路径狭窄的现状,提供多元思维方向
这一点,主要针对审题立意和构思全文。由于平时接触的议论文有限,学生除了知道议论文三要素之外,对议论文的其他项目几乎两眼一抹黑。对于教师提供的作文材料,他们或不知怎么思考立意,或不懂如何采集论据,或不知怎么构思全文。教师得引导他们打开思维的大门,使他们的思维向更深更广处漫溯。例如对作文材料的审题立意。现在,新材料作文较为流行,这些材料,从文体的角度看,有叙述有说明有议论;从数量看,有单则材料也有多则材料;从性质看,有哲理类材料,也有非哲理类材料等。学生乍一碰到,会显得很紧张,教师如何稳定其紧张波动的情绪,使之能冷静审视材料,直至提炼出有效观点?
当然是教方法。如叙述类材料,可从材料中涉及的人或物的角度去提炼;若是议论类材料,则可从文中人物的观点入手提炼。下面是一则教例。
一个弟子去请教师傅:“人生的美好希望需要什么呢?”
师傅道:“幻想。”
弟子问道:“怎样才能实现人生的美好希望呢?”
师傅说道:“去掉幻想,努力行动。” 弟子不解。
师傅说:“人生如果没有美好的幻想,怎么会产生人生的美好希望呢?然而你如果一味地沉湎于幻想中,幻想永远只是幻想,就会成为虚幻。只有去掉幻想,努力行动,才能成就人生美好的愿望。”
材料分析:师傅的话看似矛盾,实则很在理——人类需要幻想,但又得丢掉幻想。前者在第一阶段,即能助人产生美好希望;后者在第二阶段,即实现理想需要付诸行动。由此可提炼出“思与行”的辩证关系、“愿望及其实现条件”等意思。
有的材料有意出一个两难问题,让学生去辨析。如下面的材料: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蓉)
材料分析:乍一看,两则材料是矛盾的。其实,只要细看,两则材料有区别——前者侧重走的路的距离,因此路上需要一群人,以便互相帮助;后者则指“有些路”,别人是帮不了忙的,只能自己单独面对。懂得了这一细微差别,立意何谈其难?
又如收集素材,面对茫茫媒体,学生到底要怎么收集素材、收集怎样的素材呢?教师也得事先有个引导过程:以主题为标准收集归类(和谐、文明、素养、爱心……),也可以时间或空间为标准收集,更可以感情色彩的褒贬为标准收集。原则是你怎样取用方便就怎样收集归类。素材的来源,可以是网站新闻,也可是纸质媒体;可以是自己亲自阅读所得,也可以是跟同学交流所获,更可以是家长帮助收集。素材的字数,一般浓缩在150字以内,故得学会压缩文本,这又是对写作(概括)能力的培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教学内容的选择决定教学的价值(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