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议论类的文章不多,苏教版中说明文有《神奇的克隆》《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大自然的文字》《只有一个地球》等;议论文有《说勤奋》《陶校长的演讲》《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出应在义务教育阶段增加说明文和议论文,因为它们在生活中使用很广,学习这些文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正是当前教育比较欠缺的。
说明文和议论文是不同的文体,按理应该分开论述。但是,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看,这两类文本都属于应用文系列,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展开对话教学上,有着许多共通点,所以这里合并为一类——说明议论类,来简要说明如何实施教学。
一、说明议论类文本的特点
说明议论类文章有哪些共同之处呢?第一,从文章内容和主题角度看,说明说理要有观点、有倾向。说明文和议论文都是阐明某种问题,有着鲜明的观点,说明文说明“是什么”“有什么”“干什么”,议论文阐释“什么观点”“什么依据”。说明说理,并非完全客观的,作者的主观倾向性往往很明显。第二,从文章构思和结构角度看,说明说理有方法、有序列。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做比较等是常用的方法。整体而言,说明文、议论文思维缜密,具有科学的条理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每一部分怎么说、说到什么程度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第三,从文章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角度看,说明说理有温度、有技巧。说明文的语言文字表达要求准确,一般不允许夸大其词,也不可以浮想联翩。但是收入小学教材的说明文大部分是一些科学小品文或者是文艺性说明文。这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常常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因此,它的语言往往是形象生动的。议论文要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不能模棱两可,其语言要求准确严密,鲜明生动,具有概括性和简洁性,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样看来,小学教材中的说明议论类文章语言表达既要准确,又要形象生动,有温度,有情感,有技巧。
二、说明议论类文本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说明议论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有:
1.对文体特点把握不准,把课上成了故事课、品德课。小学教材中的说明说理文,为了便于儿童理解接受,一般会形象化地介绍或者说理,常常穿插一些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故事来说明或者论证。有的老师在教学时把它们当成记叙文来教,逐字逐句品读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甚至过度挖掘文本的思想意义,对学生进行过分的品德教育,这就偏离了这类教学文本的主要方向。如教学《谈礼貌》,教者花了大量时间在分析牛皋、岳飞、周总理的人物形象,而对说理方法关注极少。再如教学《麋鹿》,在分析了麋鹿生活环境、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几个方面内容后,教师又花费大量时间探究为什么麋鹿会有如此经历,带领学生沉浸在国家落后、社会黑暗、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悲愤之中,课堂教学演变为爱国自强的品德教育,而文本生动准确的语言和层层递进的结构却没有认真学习体会。这些都是对文体特点把握不准,未突出文体特性的表现。
2.对语文学科特质彰显不够,把课上成了科学知识课。说明文议论文因其特殊的结构和表达,应该更有利于进行概括总结、品析鉴赏、分析整理、演讲表达等训练。然而,当下的教学常常过分注重知识的学习,忽略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方法的习得,把课上成了科学知识课。如教学《神奇的克隆》时纠缠于“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现在到底有多少克隆生物”等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讨论上,教学《海洋——二十一世纪的希望》时片面讲述海洋的作用,并搜集大量的资料举证说明。这些都是没有考虑到语文学科的性质,导致语用学习落空。
3.品味语言的方法“公式化”。说明说理文教学除了要帮助学生理清事物的特点、作者阐述的观点、文本蕴含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特有的表达顺序、文本结构以及语言运用。不少老师似乎也关注到了这一点,但是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时,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教学的组织出现了“公式化”现象。课堂上常常听到教师这样提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文章更生动、更准确、更形象)基本上都是些“套话”“空话”,学生并没有真正沉潜到具体语境中,站在说明说理需要的高度,领悟到运用打比方、列数据、摆事实、举例子等方法的好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紧扣“三要素”,开展多样的对话实践——说明议论类文本的特点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