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深邃的思想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古人思想进行现代反思、对古人思想进行做出新的阐释,在古今观照中的学以致用、古为今用,让“古董”在现代文教学的协同下重新焕发出时代的光彩。这不仅能使学生的作文具有一定的思想厚度,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其作文立意的高度和深度。
3.高中作文教学应重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个性化写作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不是掉书袋,引经据典也只是作为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如果仅仅注重三段论式的历史呈现,忽视与现实的结合,必然会导致作文走入应试的误区。作文教学继承传统文化正是基于运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新认识,并将传统文化导入到自身已有的作文认知基础之上,使新的知识系统和以往经验相交融,碰撞出新的火花,从而形成新成果。这一过程浑然天成,使作文和传统文化实现有机整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对所积累的古文化资源进行运用,实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个性化写作。写作不是老师集体操练的结果,而是在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单兵作战,在不断地写作实践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写作道路,进行个性的精神创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一名引领者应该让学生做到两个方面的注重。首先,注重在不同文体中继承传统文化因子。先秦诸子散文说理逻辑性强,唐宋游记散文沁人心鼻,经典诗词语言优美。学生合理利用就能产生无穷的效果。其次,注重在写作过程的不同阶段继承传统文化。以写作过程中思路的展开为顺序,立意时、选材时、结构上、修辞上等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或自己对历史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充分表达于作文之中,或引用历史故事、文化名人来充实自己的作文。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个人素养培育的统一,使学生在与传统文化的接触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受。
四.结语
语文核心素养打破了重知识记忆和能力训练的语文教学模式,把语文的人文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语文教学发展奠定了新的价值取向。核心素养应该不是学习的终结态,而是一个不断优化,并内化为自身涵养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养成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获得力量和智慧的主要来源。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建构高中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整体文化修养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国传统文化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
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中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状况不容乐观,人文素养缺失问题比较严重。教育家杜威说:“学校中过分重视学生积累和获得知识资料,以便在课堂问答和考试时照搬。……知识常被视为目的本身。……这种静止的、冷藏库式的知识理想有碍教育的发展”[7]。我们要想帮助学生重建精神家园,可以从传统文化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滋养。“作文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8]在作文教学中继承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厚重学生作文底蕴,培养学生作文素养;而且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担负起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个受教育的人,依理说,必须了解固有文化,才能继往开来。否则,像无根之草,长不起来,也就说不上受教育。”[9]人类学家鲍亚士(Boas)在《原始人的心智》一文中也指出:“决定人类行为习惯的不是遗传因素,而是文化因素,人类行为和信仰所反映的不是他与生俱来的智慧,而是他所生活的文化系统”[10]。博大久远的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灵魂,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再发现,是我们当代人应负有的责任担当。“任何一种文化只有通过教育完成从储存形态到现实活跃形态的转化,才能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它的生命力和价值。”[11]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应该沉睡在历史书中,我们要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去挖掘这座宝藏,用文化遗产教育点亮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走进物质文化的天地中去领会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之成为保护、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关于作文教学的优秀论文范文欣赏(共4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