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也提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应提高基础教育的思想高度,把目光放得更高更远。小学语文教育除了教给学生字词句、理解文章的能力之外,更应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语文不重在教,而在传播思考的独立性,找寻自我和创造社会价值。
一、依据大纲指导,重点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道德和科学思想方法
小学生的年纪还处在儿童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孩子的性格、思想和习惯等等都还没有成型,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从心理素质方面看,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尚不成熟,知觉的有意识性和目的性发展水平也很低下,正处于逐步向成熟过渡的时期。思想不稳定、不成熟,模仿力却极强是小学阶段学生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语文的素养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民族素质的基础。有效地学习语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与优秀文化的思想,明辨是非界限。学生小学阶段的对错观、是非观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本身要具有一个非常正确的三观,教授学生正确的知识,引导学生的思想朝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课文,全文一共五百多字。字数虽少,却有力地描述和记录了昔日圆明园的宏伟壮观以及最后被毁的悲剧。圆明园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具特色的名胜古迹,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集合了各地的名胜特色,也收藏了历史上最为珍贵的文物,而就在我们人人惊叹不已时,英法联军用大火连烧了三天,一切转眼即为层层的灰烬。通过对教材的阅读、理解、感受和领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教学要点:
1.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们一眼关注并接触到的便是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整篇文章的眼睛,就像我们人类的心灵窗户,透过它便能直达灵魂的深处,抓住要点。在《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圆明园是作为定语修饰毁灭这一主语而存在的,即写作对象就是圆明园,主要内容便是其毁灭。教师在教授学生课文时要从“圆明园”这一名词入手,以正确的历史观了解分析整个圆明园的历史,将其正确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我国传统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历史先人的功不可没,从而产生文化自豪感,懂得如何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2.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在笔者看来,这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损失,却也不抵我国在文化传承上、在国民心理上损失的万分之一。1860年英法侵略者的舰队再次闯入大沽口,以武力相逼,10月又绕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使得圆明园的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壮烈惨死,以身殉职,管园大臣文丰投海自杀。教师在教授学生课文时,不应拘泥于文章的寥寥数语,而应将内容发展扩散,以求全面,使学生的知识架构更具故事性、真实性和连贯性,让学生了解这一奇耻大辱,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3.纵观全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强大责任感。历史已然成为过去,我们不能沉溺于过去的悔恨之中,而应以史为鉴,发展未来。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才是唯一的出路。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思想,以科学的理论分析历史,以科学的态度展望未来。小学生是国家初生的幼苗,而灌溉何种养料使其成长壮大,成为新一代的国家支柱,语文高素质的教育必不可少。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教学方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立足文本、灵活多样、勇于创新——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