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思想从来就是一个国家公民的道德风尚的最高体现,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人,无一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人,古今中外,举不胜举;爱国主义思想的来源,源于对自己国家国情的了解、认识,对于正在形成自己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学生来说,了解自己国家国情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课堂教育。在当前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把国情教育调到道德部分之中,我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化为学生的自身的道德思想行为,是有深远意义的一次调整。当然要完成这一教育目标,还需要我们教师仔细领会、认真把握、整体统筹、有的放失,这样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为完成这一教育目标,我认为应从这几个方面去做工作:
首先,教师要有足够的重视精神。在实际的教学与交流中,笔者发现很多老师对这一部分的知识不够重视,甚至当成了自由阅读内容,其理由一是认为这些知识是历史课的教学内容,或认为
其次,教师要投入真情实感。我们都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面的
最后,教师要有足够的张力和愿与学生的平等探讨的精神。这里的张力有三方面的意思,一是知识面要扩张,历史、现实、时事,观点、看法、见解等要了解很多,知道很多,要多阅读,勤上网,多看电视;二是探讨时要收放自如,既要容忍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又要能够把学生脱缰的思想收回来;三是这种张力一定要渗进道德教育的内容,这也是我们思品教育的落脚点,在这里之所以称为张力,是因为在教授这部分知识时拓展性很强,一个现实新闻事件、一句名人名言,甚至学生表达的一个观点都可以适时地进行国情教育,进而转化为其思想道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国情教育转化为道德教育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