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位教师在和几位学生探讨学习的目的时,学生有的说:“为了国家的富强。”有的说:“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显然,这些不完全是学生们真实的想法。该教师接过话题说:“我来谈谈我读初中时的想法。那时候,我家兄妹多,家境不好,家里能供我读初中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上高中根本不敢想。而当时师范学校不仅上学免费,还发给一定的生活费。于是考取一所上学不要钱的师范学校成了我拼命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教师朴实的话语一下子打开了学生们禁闭的心扉。有的说:“我学习完全是为了妈妈,她每天都教育我要好好学习,考上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有的说:“我学习是为了摆脱现在贫困的处境。”也有的说:“我是为了将来能够出人头地。”
我们且不论这些想法是否正确,但它们都是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才能在今后的教育中针对不同的个体特征和精神需求,在内容和方式上选择最佳的教育时机和结合点。
四、体验——让德育教育焕发活力
要把教育者所传递的品德、规范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信息,进而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必须促进学生的切身体验。大量事实证明,只有那些学生们通过切身体验而获得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对其人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在实施道德教育时,教师应组织有效的道德实践活动,创设富有感染力的真实情境,促发学生对道德的切身体验。如,为让学生养成心中有他人、有集体的全局意识,在学校和家庭中可开展“一日班长制”“今天我当家”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不同角色的“甘苦”,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
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让道德教育植根于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促发学生体验的有效途径。如针对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教师可让学生展开辩论,论题为“看电视对学习是利大还是弊大”、“小学生上网是有利还是有弊”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道德教育的内涵深刻、涵盖深广,其途径与方式多种多样。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应不断探索,提炼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在实践中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2)在线全文阅读。
在实践中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