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一的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于选举年龄的认知在前五年有明显进步之后,在近五年却呈现下降趋势。题二的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于平等权的认知并没有进步,而是有所下降。
(3)国家机构
题一,您认为,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什么机关?
题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由下列哪一个机构产生?
题三,您认为,下列哪些机关属于我国宪法上规定的国家机关?(可多选)
十年间民众选择正确率的对比表下载原表
十年间民众选择正确率的对比表
题一的调查结果显示,十年来,多数民众对于人民代表大会性质的认识比较准确。但从2007年到2012年,民众的认知正确率呈现下降趋势。对此,应当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使民众深入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为宪法制度的完善奠定基础。题二的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于国家主席的产生方式的认知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并呈现上升趋势。题三的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到2012年,民众对于党委和纪委在宪法体制中地位的认知错误率倍增,这说明应进一步理顺党委和政府的职权界限。同时,由于政协与国家机关的高度相似性造成越来越多的民众在政协的性质上作出了不符合宪法规定的选择。
2.公民宪法理念的变迁
题一,您认为,国家机关行使的权力是谁授予的?
A.执政党B.人民C.国务院D.上一级国家机关E.不清楚
题二,您认为,发挥宪法作用与惩治腐败之间有没有联系?
A.有联系B.有一定联系C.基本没有联系D.没有联系E.不清楚
题一的调查结果显示,2007—2012年,多数民众认为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但同时,民众对人民主权原理的认同度有所消减,将国务院作为国家机关权力的授予机关的民众比率大幅上升;民众对于党与国家机关权力来源的认识有所提高,同时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宪法上的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题二的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于依靠宪法惩治腐败寄予厚望。
3.公民基本权利需求的变迁
题一,下列权利中,哪种对您来说是最重要的?
A.经济权利B.政治权利C.人身自由
题二,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我国宪法应当加大对公民个人财产权的保护力度,像保护公共财产一样保护公民的个人财产。
A.同意B.基本同意C.不太同意D.不同意E.不清楚
调查结果显示,人身自由一直是公民最为关切的基本权利。公民对于财产权等经济权利的关切迅速上升,甚至超越了对政治权利的关切程度。
4.公民宪法评价的变迁
(1)宪法发挥作用的整体评价变迁
题一,您认为,现行宪法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情况如何?
A.好B.比较好C.比较差D.差E.不清楚
调查结果显示,十年来,民众对于宪法实施状况评价为“好”与“比较好”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有接近一半的民众对于宪法实施状况并不满意。如何保障“纸上的宪法”变成“现实的宪法”,如何让宪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让民众感受到宪法的存在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2)基本权利行使与宪法保护状况的评价
题一,当您投票选举人大代表的时候,您了解候选人的情况吗?
A.非常了解B.基本了解C.不太了解D.不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近十年来,选举人对于候选人的了解并没有随着选举制度的进步和发展而得到改善。
题二,据您所知,您所在选区的人大代表为本选区选民做了哪些有益的事情?
A.做了很多B.做了一些C.基本没做什么D.一点也没做E.不清楚
调查结果显示,十年来,民众对于人大代表工作成绩的评价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民众对于人大代表的工作并不满意,有一半的民众对人大代表是否做了有益的事并不清楚。这说明有些人大代表并没有密切联系选民、反映选民诉求。
5.公民宪法期待的变迁
题一,您认为,要让宪法更好地发挥作用,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可多选)
A.党和国家的重视B.全面修改、完善宪法C.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D.建立违宪审查机构E.不清楚
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抱着越来越强烈的期待。越来越多的民众认为要让宪法更好地发挥作用,党和国家应重视宪法实施,并应建立违宪审查机构,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题二,如果再次修改宪法,您认为需要优先完善哪些内容?(可选四项)
A.人大制度B.政党制度C.精神文明建设D.经济制度
E.立法制度F.司法制度G.选举制度H.宪法监督制度
I.人权保护J.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调查结果显示,十年来,人权保护、宪法监督和司法制度一直是民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民众认为修宪时应当着重完善的问题。近年来,民众也越来越关注精神文明建设。民众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这些制度与民众生活关系密切,但在现实中实施状况并不理想。
四、公民宪法意识演变的特点与未来展望
1954年宪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为国家建构与法治发展奠定了合法性与正当性基础。尽管6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但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始终成为社会凝聚与和谐的载体与力量,而这种力量来源于民众的宪法意识与护宪意识。
(一)宪法意识变迁的特点
1.从对宪法作为公共生活的象征向个体利益保障诉求发展
由于深受传统文化中封建专制观念的束缚与影响,加之一些现实因素,宪法在公民心目中作为不可替代的象征性存在,它在文本上确认着一个国家和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例如国家性质、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等。但在现实生活中,公民主观上感到难以从宪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权利保障,在制度设计上也缺乏有效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制。然而,通过上述问卷调查的数据,我们看到,中国公民的宪法意识虽仍末成熟,但在不断进步之中,对于宪法的认知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普通公民开始以宪法作为权利依据,要求实现某种利益。如2002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发生的蒋韬以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侵犯了宪法赋予自己的担任国家公职的平等权为由,将人行成都分行告上了法庭,这被称为中国宪法平等权第一案。1如今,中国公民宪法意识在不断提高,对于宪法的认知程度也在持续加深,公民也越来越依靠或者根据宪法去实现个体的利益保障诉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法学类中国社会变迁六十年的公民宪法意识(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